close




儘管我還卡著一集「Q10」沒看,但我仍然想先完成這一篇「死神少女」的心得。


事實上這部台灣連續劇,我只看了第三第四集兩集,這篇心得也只是針對這兩集而已,上一段說到「Q10」,說起來我在公視上看到這兩集的那一天,正好就是十月十六日;是「Q10」初回首播的日子。那天我在下班回家以後,在開電腦上論壇之前煮了一碗麵當作晚餐捧著轉開電視電源想看卡通海綿寶寶配著吃,結果海綿寶寶沒看到卻巧合地轉到公視看到了當天播放的「死神少女」第三與第四集。


「死神少女」這個劇名讓我首先想到的是由同名漫畫改編成的日劇「地獄少女」,這種黑暗的都市奇幻劇型題材在漫畫與戲劇創作中並不少見,只是呈現的手法有所不同,而在我腦中所能想到的型態與故事手法與「死神少女」最像的就是「地獄少女」;它們同樣都由一個神秘少女擔任主角,不為所動、靜靜地觀察事情的變化,只在某些關鍵時刻上場和主角接觸來進行誘導。
而其中的細微之處卻也有多少不同;
地獄少女閻魔愛華麗的和服造型和死神少女渡簡單的一襲黑色斗篷大異其趣。
地獄少女使用網路散佈「地獄通信」的傳說,而死神少女是被動地經由黑石的輾轉流傳來確定目標對象。
地獄少女擁有忠心的隨從作為幫手,而死神少女渡只有自己一個人。
 ( 死神少女這個名字「渡」;總會令我想起閻魔愛撐著篙泛舟於河上將人送進地獄的景象。)


然而雖然細部有所不同,但整體方向是一樣的,故事的重點其實不在地域少女和死神少女身上,她們只是旁觀者與觀察者,真正的重點在於被觀察者身上,而從名字「地獄」、「死神」這種黑色意識暗示極強的字眼就能夠知道;被觀察者本身的故事恐怕不會是多令人愉悅的。
關於這個部份,「地獄少女」和「死神少女」也有些分歧;
「地獄少女」誘導人許願,而她幫許願者完成心願的代價是許願者死後的靈魂,將會永墮地獄,也就是說;雖然許了願讓自己痛恨的對象馬上下了地獄,但是自己也去不了天國。
而「死神少女」則是會奪走許願者當下的生命,把他們變成支撐奈何橋的基石,也就是變成了石頭。


什麼原因讓人甘願在死後無法享受安樂也堅持許願?這是「地獄少女」。
什麼原因讓人連命都不要了也要堅持如願?這是「死神少女」。
這所謂的「什麼原因」,其實也就是這兩部戲劇最主要的劇情重點。


這個劇情重點,兩者有很大的差異,「地獄少女」少女所提供的代價對當時許願的人來說,實在是很遙遠的想像,而故事通常不會交代許願者在幾年後也會同樣走入地獄,因此至少滿足了當下觀眾對於正義必須伸張的期待心態。而給「死神少女」導引做出選擇的人,就必然地會走上絕路,是極度極端的自絕與牽連毀滅。雖然兩部戲劇都是藉由事件的本身來探求人生內心幽暗的黑色部份,但在結局不同情形的設定之下,整體氣氛也為之不同。我想;如果說這個差異性決定了「死神少女」故事無法避免的悲劇性,並不為過。


所以我大概能理解,同樣是帶走靈魂與生命的監視者,為什麼地獄少女閻魔愛總是沉默地用一雙冰冷憐惜的眼睛看著每一個利用地獄通信向她求助的人,因為她的行動廣義地來說也可以是制裁的行為,制裁著法律與道德無法聲討的卑劣人們,而這麼多年來她從沒停止收過一封封的求助信,對於一再陷入不性和致人於不幸的人,她一定會感到悲哀的輪迴與連續性。
死神少女渡則不是,她歡迎不幸也期待痛苦,因為這樣才有人會受到她的引誘,渡看著這些不幸的人與事,是帶著興味盎然與嘲弄冷漠的眼光,她不同情也不在乎,甚至會用言語催化加速結果的發生。


如此,於是;「死神少女」的灰暗絕望成為必然存在的色調。很難期待它可以為觀眾帶來多麼光明開朗的思考,當它已經如此定調的時候。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看台灣演這種探討內心黑暗世界的連續劇,並不是因為我討厭黑暗題材,而是不喜歡台灣演它。很大原因是劇情的關係、還是說導演的因素也有這麼一點。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覺得看起來假假的,有些刻意與誇大的不真實感。不是說裡頭的黑暗與沉重太過真實而讓人覺得鬱悶,是種非常不實在的感覺。
以現實人性作為思考出發的戲劇,不一定所有情節都要實在得一絲不苟,戲劇上應有的巧合與轉折也不能缺少。
但既然是思考人性,就一定得令人有心情上感同身受的共鳴。在我看來,台灣在使用這類題材作為戲劇主題時,在劇情與分鏡的處理上,無法給予觀看的人共鳴,這種缺少共鳴的感覺,總讓我覺得有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那種只缺了一味的微妙感受。


有的時候覺得有點可惜,台灣戲劇缺少會說故事的人、缺少寫故事的人,更缺少表現意念的人,好的題材與好的構思都不能獲得好的發揮,真是可惜。
不只是製作方面的問題,演員的問題也很大,台灣的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的演技表現大多令人不敢恭維。是的!沒有錯,沒有人天生就會演戲,多少好演員都是經由百般焠鍊而成為今日的模樣,但是,演戲再差至少也得有個基本水準在吧?我之所以覺得不敢恭維,是因為偶爾轉電視頻道看到的年輕演員協調性都很差,是連普通和一般都稱不上的差,連演自己都演不好,聲音和表情怎麼都對不上,手腳動作也經常表達得不知所云,就好像只是忠實地背誦著台詞而已。
年輕演員問題很大,但除了他們以外的許多已經演了十幾年從年輕變成中生代的演員表現也讓人失望,歲月與累積似乎沒有讓他們將演技磨練得更為自然精深,捧著胸口朗誦台詞的模樣讓人實在忍不住想吐槽:現在是在演舞台劇嗎?到底有沒有搞清楚狀況?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很詭異的情況;螢幕上的人哭著哭著的很是悲傷,可是我卻感受不到,除了這個以外;包括快樂憤怒等等的情緒也感受不到,我就像是加了一塊玻璃在眼前來看電視似的,雖然很清楚,但一點也不透明。
當整部戲劇已經呈現共鳴不起來的疏離感了,而演員卻總是扮演不好該扮演的角色,當然就無法挽救那給我的刻意不真實感。


「死神少女」也多少還是具有這些我不喜歡的部份,雖然相較之下沒有相當嚴重,但依然存在,否則這部連續劇我不會只看兩集而已。
我不諱言,當初之所以想看下去,是因為這兩集的故事主角--小琳和飾演她的張君明。


小琳是一個家境富裕的孩子,但也是個心靈極度貧乏的孩子。父母離異各自一方,父親只顧著做生意還有和外遇對象共度,母親則是走不出丈夫外遇的事實整天喝酒消愁,兩個人都不願意照顧小琳,於是把她交給姑姑和姑丈照顧,可是她們也不太想照顧小琳,所以替她申請了宿舍讓她住進去以後,就沒來看過她與關心她了。
而事實上小琳也確實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沉默孤僻的個性讓人很難接近,又習慣性地經常說謊,言語上也常呈現攻擊性的尖銳,這樣不討喜的性格的人沒有朋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小琳確實沒有朋友、而且不是沒有朋友而已,她的身邊是什麼人都沒有,只有空蕩蕩的寂寞。



是的,寂寞!
所有的問題都來自寂寞。
小琳的孤僻並不是她真的討厭和人相處,而是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她渴望有人能主動地關心她,而不是基於禮貌上的義務。說謊是想掩飾空虛孤單的本質的片面之詞,她雖然脆弱,卻害怕讓人知道自己的脆弱,因此只有說著一個又一個的謊言。攻擊性的言語,是不知道如何回應他人的關心。
這是典型沒有父母的孩子所顯露出的寂寞模樣,她希望父母愛她、希望身邊的人能夠多關心她一點,但可惜沒有。其實說沒有是太超過了,小琳的班導、同學都曾對她表示過關注,但都被她給拒絕。我想小琳這樣的孩子,只有一兩句的關心是沒辦法打動她的,需要的是不斷不斷地硬抓著她,才有可能進入她的心,如果小琳能碰到一個人對她死纏爛打,也許不見得能挽救她,但或許會好一些,至少可以稍微地拉住她不讓她掉得那麼快。可是;小琳碰到的關心永遠只有點到為止。


小琳自己也不是沒有責任的,就像班導對她說的:
「妳不說,要怎麼幫妳呢?」
壓抑著自己的心,任由悲觀自虐的心態不斷加重,小琳最後讓渡變成石頭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而是必然的結果。小琳的心門早已沒辦法打開了,命運的作弄和性格的使然讓這扇門的鎖愈加厚重,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讓小琳無法再打開心門。


渡曾說小琳是頑石,或許正是如此,想不通也想不開,像顆硬實的石頭頑固地拒絕探問。
但是,渡是無法理解的,無法理解一個認為自己已經被世界孤立的人的心情。
我不很喜歡小琳這個角色,因為覺得她太傻,有這樣的結果是她自暴自棄、咎由自取。但我憐惜她的孤單與寂寞,那是世上最難受的滋味之一,我沒有理由去責備她太脆弱,因為讓一個高中小女生背負這些情緒實在太過沉重。


小琳的孤單與寂寞,是打動我的最大原因,因為太喜歡張君明飾演小琳的樣子,所以我才會看完這兩集「死神少女」。怎麼會有那麼寂寞的眼睛呢?那是比寂寞還要寂寞的寂寞,那寂寞深深地刻在瞳眸裡面,那樣寂寞的雙眼使得她的臉孔總有著無法形容的悲哀氛圍。


初看到張君明,覺得有點熟悉,上網查了演員名字然後進行搜索以後才發現她拍了好幾支廣告,這些廣告我有些看過、有些沒看過,只有個大概印象。張君明不會算是特別漂亮的女生 ( 當然就一般人的標準而言,她已經是很漂亮的女生了,不過以明星的標準來說,只能算是普通 ),也沒有什麼亮眼得令人難忘的亮點存在,如果不是看了這兩集「死神少女」,只怕我以後再也不會想起有過這樣的一個藝人。但世事就是這麼奇妙,這偶然的一瞥讓我注意到了她,一個不知道該算是第幾線的藝人。


雖然我頗為張君明心動,但有些話還是不能不講,憑良心說;我覺得張君明的演技還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不管是聲音還是表情都尚缺堪稱精準的火候。不過也不是只有她如此,「死神少女」裡的演員不論老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問題。其實真的,看「死神少女」太過去在意演員的表現的話會很痛苦,總感覺裡頭的情緒與反應彷彿是種慢半拍的刻意做作。若果不是對張君明的心動驚艷,我大概真看不下去了。
所以雖然我感覺張君明的演技表現大有問題,但既然大家都差不多是這樣,那張君明的情況也就不只是個別情況的稀奇了。


張君明令我至今難忘的,還是她身上那孤獨的況味,實在很難理解為什麼她可以這麼自然地散發出如此強烈的寂寞的味道?那超越了演技的極限,倒是像種與生俱來便擁有的氣質。而為什麼我會這麼容易地受這種氣質的吸引?大概也是因為我的心中藏有與那份寂寞相同的孤單,所以感應到共鳴吧?
那寂寞很深很重,是無時無刻都存在著的,就連開朗的時候也很寂寞。劇中小琳開心的笑容不多,但那少少的一點就和她的氣質一樣令人難忘。她的笑不像白夜行裡的麻由;開朗與陰鬱的反差極大,而那極大構成了複雜的魅力。張君明的笑容沒有這麼大差別的落差,也不複雜,相同地一任孤單與落寞且怎麼也掩飾不住,如此徹底與絕對。



不管以後張君明會不會大紅大紫;也許一個弄不好就這麼浮沉於星海,就這樣在沒有太多人注意到的情況下離開了演藝圈。但我不會忘記她的,因為我看過這兩集「死神少女」、看過她演的小琳,曾經深深地讓她打動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kiyon 的頭像
    akiyon

    日不落,夜不息 ( 半荒廢 )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