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關於陳某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火鳳燎原 -- 070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火鳳燎原 -- 055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拖太久了...

火鳳燎原 -- 042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恭喜陳某的火鳳燎原單行本出版集數到達半百之數。
算了算,從當年呂布奪權的第八集開始追起,我追這部漫畫竟超過十年了,忽忽十年四十集的歲月,我真不知到底該為這部作品的長久創作不墬感到開心,還是為自己這麼快的就過了這十年感到感慨?

火鳳燎原 -- 024.jpg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鳳燎原 -- 016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鳳燎原 -- 001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火鳳燎原 -- 016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郭嘉死了。
那個打出奉孝殺戮的殘暴口號、以險奇詭譎黑暗兵法名揚天下的水鏡四奇,終於成為繼袁方之後第二個從火鳳舞台上消失的水鏡奇人。


火鳳燎原 -- 015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袁方和袁紹死後,袁紹的長子譚與三子尚開始奪位的爭鬥。
但是紛亂的河北,已經不是故事的主角了,袁譚與袁尚的火併只是燃燒過後的餘燼,徒留殘煙模糊視線而已。


火鳳燎原 -- 001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山美人,是愛江山還是美人?
歷來這就是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完全看個性和思想來作答。但偶爾我很想問;對一個男人而言,他的人生選項是不是只有兩個,名利事業與家庭愛情?
火鳳曾藉由曹操一段話這樣表態:
「男人的通病,一是愛權、二是好色」,似乎就在為一個男人最應有的姿態作了最有力的註解。事實上我覺得功名利祿人皆愛之,沒有人會不想要。而美女人人愛看,所以宅男女神滿街跑。我想那是人性裡最根本的欲望,只是有人幹得堂而皇之,有人小心翼翼而已。

 

火鳳很喜歡用譬喻,就像袁方曾評論小孟的行為是「漂亮的花總是有刺」,而後來燎原火又再往下補充說「花邊總是滿佈臭蟲」。這都點出了某種道理的本質,花本身的美麗並不危險,可是花為了保護自身的美麗而伴隨的尖刺和周圍垂涎攀折的臭蟲,才是最危險的。
權力與女色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帶來的永無寧日的明爭暗鬥。

 

我會想到這些,是因為陳某對袁方這一集敗死的處理。看得出來陳某很心疼這個人物,所以給了他一個滿長的篇幅去回憶。而且這一次陳某同樣用了很多譬喻來談袁方回憶中那個年少的自己;從少年袁方和孫堅的對奕提到了孫子兵法,再讓少年袁方和袁紹從孫子兵法延伸到了國家大事,最後才又談到了袁方的志向與未來。這麼迂迴地繞了一圈,不外乎是想塑造尚未成為水鏡八奇前的大師兄最原本的面貌,提醒讀者那個志在吞掉袁家和討滅曹操的袁方,之前到底是什麼樣子。

 

 

那麼,從這個最原本的袁方,再回到前面那個江山美人的問題來談談。
不用透過這場回憶,在火鳳很前面就知道;袁方很早就失去了「美人」這個選項,袁紹為了讓這私生子能繼承家業,所以排除了袁方最愛的小茶,而為他安排了江東孫家的女兒作為婚姻對象,除了政治勢力結盟的考量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希望小茶之死能激起袁方對袁紹的仇恨,萌生奪取袁家天下的野心。
可以這麼說,是袁紹讓袁方變成了今日他所希望的高祖劉邦。但這裡面有個根本不同的原因是;即使心計相同,但是思想境界不一樣,劉邦是「大丈夫當如是」的劉邦,袁方是沒有了「美人」而只能將心力放在「江山」上的袁方,從這個角度說;袁方反而比較像項羽,把仇恨轉化為野心而有了磅礡之志。

 

如果沒有小茶之死,如果袁方不是袁紹的私生子,如果他不是那麼地聰明而受到期望,袁方的結局是不是會比較好一點?
故事走到這個地步,任何如果假設似乎都已經沒有意義了。
更何況,這也不是袁方能作主的。
陳某在這段回顧裡,用了極為文藝抒情的手法去描寫袁方的人生哲學。在袁紹「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的問題上,袁方很巧妙地以聖賢活著的意義來回答,意思似乎在強調,無論多少成就終將在死後化為黃土一杯,接著刺了袁紹一下,好像在嘲笑他念念不忘政治權勢的姿態,其實就好比是坐井觀天一樣地自我制限,這些話很有那麼一點道家虛無的味道。

 

 

從袁方的回答和他所營造的百花世界,其實都看得出他意欲遠離權力鬥爭核心的企圖,但是袁紹卻提醒他了;「同在井中,身不由己」,身為官宦之裔、四世三公的袁家,想要明哲保身又活得自在,那不是想就能如願的。
所以袁方最後下了結論;
「本是同根生」,在這人吃人的亂世裡,家大業大根基深的望族袁家勢必無法置身事外,袁家滅袁方就化為烏有,身為袁家的一份子,如何生存壯大是袁方無法迴避的責任,而因為袁紹對家世的自恃、譚熙尚三子的無能,於是就需要一個能夠將這三者除掉但又能夠保全袁家基業的人。
所以,袁方就出來了。

 

 

袁方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悲哀是應證了那句古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些事情他想做但不能做,有些事情他不想做然而有能力做。
所以他想做的事情被毀了,原因就是要逼他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去毀了別人。

 

上一集的心得,我覺得我自己用了很苛刻的語言去批評了袁方,如果今天問我看了這集以後,還會不會仍然堅持我的想法?
我還是會說「是的」。
人必須為自己的下場負責,不論他是不是有什麼不得以的苦衷,他在這整場戰爭的失誤和能力表現仍然不會改變。

 

不過我覺得看待一個角色可以有很多角度,單單以成就來看當然嚴謹且不客氣,但就做為一個人來說,我倒是覺得對袁方這個角色感到心有戚戚,倒不是對他的失敗感到惋惜,而是對這身不由己的命運頗抱同情,看到他的結局讓我想起了劉子鸞所說的:「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之家」,世家名族固然有讓人羨慕的光環,但也有人無法理解的痛苦悲慘吧。
還好,陳某給了一個袁方很美麗的死別,與眼前小茶相擁而斷氣,接著消失於畫面之中,徒留一隻插在地上的短槍,很有梁祝羽化成蝶的夢幻。

 

 

不知不覺說了很多關於袁方的事。

 

袁方的死,事實上宣告了官渡的結束和新局面的誕生。
袁紹因袁方的死斷了最後一絲雄心與盼望,憂憤地隨袁方而去,袁家開始因繼承者問題展開了餘燼上的內鬥。
曹操一統河北,頓時成為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軍閥,威震天下,接下來受到曹操兵鋒威脅的就是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了。
而好久不見的燎原火頻繁拜訪七奇伏龍,諸葛老七終於要出山了吧,到底陳某會怎麼畫「三顧茅廬」呢?
還有,諸葛老七到底長什麼樣子啊?

 

 

我對於那場三奇火祭大師兄的場景格外有感,尤其看到郭嘉說「八個剩下七個」時,不禁心裡有股悽涼的寒意升起。
之前八奇各自為政在各自的領域內奮戰,彼此都碰不到面,但終於還是不可避免的在官渡強碰了,這場袁方對決賈詡、郭嘉、荀彧的一對三,雖然最後由三奇獲勝,但是活生生的鬥爭終於鬥死了自己同門,這種開始發現自己可能是下一個的恐懼感,在他們心中生根了。
如果就歷史先後發展軌跡來看,接下一個死的奇人應該是郭嘉了,而且是馬上就會發生,郭嘉是在曹操掃蕩北方、袁尚袁熙逃向遼東時過世,而至於荀彧跟賈詡,都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但是有一件事是真的,那就是這三個人都沒司馬懿活得久,雖然在歷史的世界裡司馬懿都比他們年紀還小,所以晚發跡是正常的,可是在火鳳的世界裡可不。
我認為陳某很早就鎖定了郭嘉的死亡該是什麼情形,也很可能拍板決定將情形定為是司馬懿搞的鬼,最早司馬懿剛入曹營時,陳某就曾以「絆腳石」來形容司馬懿眼中的郭嘉,而在官渡之後立下大功的司馬懿在這一集更明顯地放話
「姓郭的你離死不遠矣」,我想司馬懿已經打算向郭嘉下手了,而楊修的加入更讓曹營內部的鬥爭趨向白熱化。

 


 

說到這個新角色楊修,倒是很顛覆我對楊修的印象;有野心、心機深沉。光是他對司馬懿坦白的那些話,就大膽得讓人瞠目結舌,不知道為什麼陳某會用這種方式去畫楊修,說真的我覺得很特別,火鳳看了四十多集,早已被層出不窮的奇局給培養了免疫力,很久不曾為火鳳的安排感到驚奇,但楊修又讓我感到了許久不曾感受到的稱奇。
楊修的獨特大膽,使我認為陳某又迅速養大了一個神級人物。而且才剛死了一個袁方,就馬上多了一個楊修,總讓我感覺,像是陳某讓袁方借屍還魂成楊修這個角色,繼續在火鳳裡存活著的莫名錯覺。

 

也許是這場死與新生的戲碼,銜接的太剛好的緣故吧?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道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卻覺得;成事也在人。


官渡之戰是曹操得勝,但是上一集卻以袁方的完美安排收場,可是無論袁方再怎麼神,結果都不可能改變,因此袁方肯定會敗,但是如何敗、怎麼敗,怎麼樣讓這個八奇首奇敗死,我覺得才是一個觀察的重點。


我覺得官渡是這樣具有雙重意義的一齣戲,既看陳某怎麼去編排這場戰役,又看袁方如何退場。


袁方看似完美無暇的重重殺陣,卻在一集以內被狠狠徹底打破,這其中當然有漫畫戲劇性的轉折安排,但是更多的原因,就是在於謀事與成事的「人」。


首先是圍困曹操的這場由袁方親自指揮的包圍戰,原本應該是十拿九穩的,但袁方小看了曹操本身指揮作戰的能力,也輕忽了曹操身邊的將領;曹操活用孫子兵法變化陣法抵擋住袁方的風后八陣圖,雖然敗但卻不亂。再者是張遼的活躍,使得袁方身邊雖然有張郃與高覽卻無法有效地遏止曹軍從戰場退走,曹操不死,袁方就不算贏。
第二步是袁紹與其三子譚、熙、尚的死裡逃生,壞了袁方的大計,從蔣義渠異常的救駕舉動看來,這背後肯定不單純,袁紹和他的兒子不死,袁方就無法完整掌握袁家。


這裡面都可以看得見袁方的敗因,就是忽略了曹操本人及其手下將兵謀臣的戰力和執行力。曹操號魏武王,後追諡武皇帝,從這「武」之一字就能看出曹操的赫赫戰績,曹操本人指揮作戰能力是一流的,在這場戰役裡陳某也很細心地描繪出曹操活用孫子兵法的樣子,這個靈感相信一定是來自於那本曹操本人註解的孫子兵法孟德新書,也許以後在赤壁之戰裡會看到陳某會怎樣地利用這本書引出什麼劇情吧。


戰國時期廉頗客居於魏,最後受楚國之邀入楚為將,然而無立寸尺之功便死在楚國,死前曰:「我思用趙人」
統帥再怎麼厲害,也得要底下的將領和士兵能夠配合,用趙兵則如臂使指、用楚兵則沒沒無聞,廉頗之嘆或許是思念故國,但也是許多志在戰功的猛將之嘆。
袁方可以設陷阱圍住曹操,卻殺不了曹操、殲滅不了曹軍,這是因為曹軍戰力素質遠優於袁軍,曹營士兵雖臨危卻仍不慌不懼,大將也依然戰意高昂,而袁方這邊能與之匹敵的只有張郃與高覽,在將兵皆遜的情況下,要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是很困難的事。


而袁方最失算的部分在於他以為調走了荀彧賈詡郭嘉三人之後,幕府內無謀臣的曹操就無計可施。但就像他料錯曹操的軍事才能一樣,對於曹操的智謀和用人,袁方也看走了眼。三奇雖然不在營內,但卻各自在別的地方活動;郭嘉因病化名為暗、荀彧鎮守帝都清除異己,賈詡虛往汝南實則起身前往官渡。曹操讓這三個人自由發揮,但卻牢牢將這三人掌握在手上,用人不疑,這是曹操用人的智慧,而就在袁方滿以為完全掌控住情勢的時候,三奇卻已部署完成發動反撲。曹操的勇於信任與大膽任事,為他自己在危急時窺得生存致勝的生機。


綜合以上結論,我覺得袁方之敗毫不意外,因為他和曹操能夠運用的戰力差別太大,袁方儘管有很好的計謀能夠引曹操入彀,但沒有能夠徹底執行能力的謀臣戰將與士兵,所以最後仍然功敗垂成。相較於這一點,曹操雖然在資源與人力都遜於袁方,但是他卻擁有能把事情辦好、以及可以放手信任的人才。
我想起呂布殺董卓的奪權戰,若不是張遼將由宮內奔往宮外報信的士兵全部擋住殺掉 ( 事實上走脫了一個 ),那麼呂布就算能誅殺董卓,也無法成功奪權,搞不好馬上有生命之憂了,如果今天換成別人擋在那裡,是否能成?這誰也不敢說。


要信任對的人、要看清是誰值得信任,又是誰能夠完成交付的使命,從這幾個地方來看,袁方全都沒有做對,失敗的結果是必然的。
而且就這一集的結尾來看,袁方也是信錯了人而將會面臨殺身之禍。這是郭嘉報復袁方遣許攸為間的一箭之仇,而猜到內情的司馬懿又補上一刀,投下袁軍對張郃與高覽不信任的煙霧彈。
郭嘉和司馬懿實在是火鳳裡面最陰最險最狡詐最不擇手段的表裏二人組,比黑暗兵法還黑的謀士啊。


事實上我不覺得袁方很厲害,只是作者一直在吹捧他吧…
我倒認為袁方是那種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小聰明人物,才智是有的,但沒有大局的智慧,對付二流謀士和統帥得心應手,遇到一流角色就顯得自作聰明過了頭。
從袁方剛出場時就一直是這樣了;面對華雄綽綽有餘,但遇上高一個檔次的董卓與呂布就相形失色了。
虎牢之戰也是一個典型,削弱友軍讓十三名大將單挑慘死、合軍包圍卻臨時退陣使盟軍差點被呂布全滅的這些事情,他做得毫不含糊。
除此之外他最彪炳的大功就是幹掉退守易京龜縮不出的公孫瓚,但是誰都知道公孫瓚不過是個三流角色,袁方可以以均等之勢吃掉公孫瓚,可是卻無法以壓倒性實力掃滅曹操,那是因為公孫瓚與曹操的檔次本來就不一樣。
官渡之前的袁方緊鑼密鼓地用甄宓挑撥離間譚熙尚三子、而後又在官渡引袁紹及其子於埋伏中的這些安排,就像虎牢關之戰一樣,在幹掉敵人的時候也要順便搞掉自己眼中的釘子,歷代以來多少這類害慘自己的聰明人,總想隔山觀虎坐收漁利,但最後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袁方這個角色,我覺得某方面是成功的,他展現了勇於內鬥且外鬥外行的二流人物本質,但某個部分我又覺得作者不斷地形容他可比曹操的這種形塑是很失敗的。陳某一直想在他的這部作品裡傳達能被歷史紀錄的人物絕非庸碌之輩,於是像袁方這種被敘述得很膨脹的角色便出現了,確實不能完全以成敗論英雄,但用這種方式去做一個翻案,道理上也是說不通的,有些人物會出現在歷史上並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時代與家世使然,用這種說法來翻案,就正如吾友小酥所言的「已經到了撕書的地步」。
我不否認袁方有才華,但我覺得他在火鳳裡並沒有足夠見證智慧的敘述,而太多自以為是的小聰明。或許身在二流人物袁紹的麾下就決定了袁方這個角色的尷尬處境,他不像呂布和孫策一樣能夠以破除傳統的面目出現並大放異彩,因為袁紹一方的發展很有限,陳某再怎麼用史無庸者這個觀點來畫,都無法改變袁紹不如曹操的事實,而處在這個境地的袁方既沒有辦法放射獨有的光芒、又註定了死亡的結局,於是顧此失彼,怎麼樣都感覺不完全。


說的這樣好像袁方下一集肯定退場了一樣,其實這不是我說的,是下一集的預告這麼講的;「最後袁方」




但是,袁方真的會死嗎?
就像我之前說的;戰爭在結果還沒出現時,絕對不算結束。在結果還沒出來之前,一切都是妄自揣測。
如果袁方沒死,我上面寫的這些,就變成是在罵自己自作聰明了啊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火鳳跟生物的新單曲一樣,也是一開始我就計畫在看麻由的新木十前,要寫完的一篇感想。
等於說如果這篇不完成的話,我就怎麼樣也沒辦法去看麻由的這部日劇了。

其實除了這篇以外還有「七瀨ふたたび」這部日劇的感想啦,如果沒意外,這禮拜應該也可以將它更新。
這禮拜預定完成的三篇文章,就是我決定好要處理的最後三篇,到這個階段以後,接下來的時間就通通都交給麻由了XD。

在上一回預告了;火鳳接下來的官渡之戰將要進入火燒烏巢的階段。
烏巢是官渡之戰很重要的一個轉戾點,曹操藉由這場急奔夜襲成功燒掉了袁紹的糧草輜重,大大動搖了袁紹軍的軍心。
而後袁紹軍大將張郃與高覽受命偷襲曹營失敗,唯恐受到郭圖讒言逼害,於是乾脆投降曹操,袁紹軍頓時陷入將疑、兵危、糧缺的恐慌之中。
接著袁紹於此動亂的氣氛中卻發病去世,袁紹陣營分裂,家臣們各自擁立袁紹的長子譚與幼子尚,在外有強敵 ( 曹操 ) 窺伺之下卻勇於內鬥,大局因而落到曹操的掌中。

簡短的歷史解說到此為止。
我覺得我下次還是直接搜尋維基百科,複製裡面的資料引用貼上好了,原來敘述歷史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啊…

總之,烏巢是決定當時歷史的關鍵戰役,也是標誌河北袁家挫敗落沒的第一張骨牌。
要說官渡,便不能不說烏巢。

然而,陳某硬是不愛循規蹈矩。
官渡是個局。
烏巢也是個局。
這事實上是袁紹的愛子、參謀袁方所擺下的一個大局,袁曹決戰是袁方早已期待的局面,若是沒有一場張力這麼高的對峙,這盤局就談不上精采和漂亮。

袁方以田德和許元為餌,反閒司馬懿,田德和許元當然不是什麼顯赫角色,但他們分別代表的是袁紹軍中的參謀田豐和許攸。在上一集 ( 41 ) 許攸已率先透過司馬懿放出要歸降曹操的意思,而後剩下要處理的,就是這一集的田豐了。

司馬懿用閒,袁方當然也用閒,用閒者反閒,反閒者再反閒,原也是不足為奇的想像,身為火鳳的讀者,至少對這種錯縱複雜的計謀交錯當有所預想。司馬懿與袁方既信田德許攸又閒田德許攸,這是兩面手法的間間之詐。不過,不是只有操縱謀略的軍師獨有這種玩弄反閒的智慧,執行反閒的傳話人,同樣也是反閒的要員。田德許攸都獲兩方參謀用閒殊榮,但誰知他們究竟真正心傾何方?

可是,一個是算無遺策的大商智謀、一個是大定河北的水鏡首奇大將,司馬懿和袁方又怎麼會看不出兩人的圖謀?
反者既反,不如不再於閒上下功夫。
於是司馬懿採用威逼手段壓制許攸,使許攸在曹操面前親口承認袁紹囤放物資的地點不在多日嚷嚷的烏巢,而在故市。
而袁方則是乾脆順水推舟,放手讓田德去搞,釣出他背後真正的主子,引誘他前來烏巢護糧爭功。

單就計策來看,袁方這回是技高一籌。
將計就計讓田德回去,釣出了指使田德的幕後人物;袁紹的長子袁譚,並不是結果,相反的是一個更大的誘餌,這個大誘餌的目的是要誘出早就存在袁紹陣營中的長幼之爭,力圖表現的幼子袁尚。
前往故市的曹操,碰上了從外圍放火的袁軍包圍。
而烏巢之外,兩袁相遇,在敵我不分的境況下相互火併,最後兩子皆引兵回歸烏巢。
袁紹也在烏巢,還有袁紹的二子袁熙。
接著,亂箭如雨下,四袁處境告危。
這就是袁方環環相扣的圖謀與設局。
早有心奪取袁家勢力的袁方,藉由內鬨、藉由故市和烏巢的真假矛盾,一舉排除袁紹和他的三個兒子,而且又解決了曹操這個外患。袁方啊袁方,日後前途一片光明。

袁方此謀讓我想起了昔日關東聯軍進逼洛陽虎牢關時,將聯軍十三名大將推上與董卓大將華雄決鬥的死亡擂台,而後在聯軍與董卓軍鑒戰之時,全軍從戰場撤走,使得關東聯軍的主將差點喪於董卓之手。
計謀如出一轍。
火鳳的角色中有取用真實的歷史人物,也有作者安插的虛構人物。
袁方真可以說是火鳳中最出色的虛構人物了。

可是袁方真會成功嗎?

剛剛說到虎牢關之役…袁方意欲藉呂布之手削弱各方軍閥戰力,沒想到跳出了劉關張三英大戰呂布,解除了聯軍之危。這正可說明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就好像袁方原本認為韓馥大將潘鳳可以力敵華雄,但是潘鳳死於華雄刀下,結果是沒沒無聞的馬弓手關羽擊敗了關羽。
戰場是瞬息萬變的,沒有什麼人能夠料定了突發與意外,也沒有人可以說將任何一位參戰者都摸透。

袁方的設想確實很完美,照他的想法應該是能夠徹底地將所有障礙排除了。
但是計謀是人訂的,執行計謀的人很大程度地決定了計謀的成功率,若呂布沒有一個像張遼這樣可以於狹路阻擋外敵進犯的勇者,那場殺董奪權的政變只怕勝利者要交換過來了。
同樣的,陷於計謀之中的人,難道就無力回天?我覺得不是,因為執行計謀的也是人,而對抗計謀的也是人,這就像戰國時代趙王國馬服君趙奢的那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一樣,計成計失,不見得是使計者之失,而是因為「人」本身所具有的變數太大。

「蒼天航路」裡的曹操,同樣也是因許攸的詐降而輕騎奔襲烏巢,原本該是落入彀中的甕中之鱉,但是曹操硬是靠著青州軍強大的機動力和尖銳的攻擊性反轉了戰局。

我覺得火鳳這場故市之戰也會是同樣的狀況,曹操不是那麼簡單就會被包圍困死的人,即使是步步殺機的宛城血戰,曹操最後依然是全身而退。

更何況,司馬懿和郭嘉會是這麼容易就取信許攸的供言嗎?
若是這樣也太小看這詭計多端的狼和行事不擇手段的水鏡三奇了。

我想;許攸說出軍糧在故市的這個消息,也未必正確,倒不是許攸想騙人,我認為袁方沒相信過許攸,又或者說他本來就不打算給許攸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只是要藉由許攸引曹操來故市罷了。
也有可能是,許攸是曹操早已安排好插放在袁家的暗棋。
或許;許攸一直是被這兩方運用而渾然不知的棄子。

這些多重的可能性,正應了火鳳那句名言「計謀有多重,各自各精彩」

這個「多重」與「各自」,確實就是看火鳳的樂趣之一了。

袁方說:
「官渡之戰,已經結束了」

不!
官渡之戰還沒結束。
沒有到九人出局前,球賽都還不算結束。
戰爭在結果還沒出現時,絕對不算結束。

我甚至有種感覺,下一集會是很重要的關鍵,關於袁方此人去留的關鍵。
官渡之戰無論再怎麼去鋪排,勝利者都是曹操,而這樣一來,袁方將何去何從?在袁紹已死的局面下,袁方不可能屈居袁譚和袁尚之下,但官渡之後的故事就是二袁相爭,要怎麼在這樣的立場中安放袁方呢。
所以我覺得也許下一集就是袁方的末路,是戰死、還是改換身分,就看陳某去怎麼寫這個人了。火鳳現在開始面臨的問題是太多人寫得太強,要收場時就得花很多力氣去解釋一個他強他更強的場面,就跟霹靂布袋戲後來的演進一樣。

袁方一開始還沒有像現在那麼神,但隨著故事需要,他就變得很神。問題是要怎麼收神?爛尾了可不行,這就是很標準地挖洞給自己跳的例子。
或者說;袁方會化作另一個身份吧,但我一直不是很相信他會是曹丕的傳言。

好吧,還是老話一句,下集就見分曉了。
搞不好又會完全出乎預料也說不定。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次寫火鳳是去年的事了,那時候我才看到三十八集,等於是一個總結。
事實上本來有個打算是;從那以後看完一集就寫一篇心得,但是後來還是沒有這樣做。
看完三月份出版的第四十一集,想起了自己這個打算,於是便想試著寫寫看,但是過去從來沒有就單集漫畫述說過感想,很怕開了個頭、後面卻無法接尾,這樣的決定未免不夠漂亮了。


火鳳這一集最主要說的;是官渡。
談史細數三國戰役,大多喜歡這樣歸類:
三國規模最大的三場會戰;官渡、赤壁、猇亭。
我感覺與其是以人數與場地的多寡來就此將這三場戰役歸類為最大,其實並不完全正確,這三場戰役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規模,而是它們決定了歷史的走向,這當中也許只要一點點改變,三國或許便不成三國。


說到歷史的改變,我想到最近自己才剛完成的「蒲生邸事件」心得,當中提到歷史的意志是早就決定好而不可能改變的,照這種說法來看;三國之所以為三國正是因為在這個時間點必須如此,所以所謂的改變歷史的三場戰役,或許這種說法就不完全是對的吧。
呃…只是想到了稍微提一下,時空與歷史,不是討論的重點來著…


言歸正傳,若是以後來人的角度來思考三大戰役,官渡可以說是三國逐漸形成的首部曲,曹操因為官渡而控制住河北,使得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態勢更加穩健、功勳越顯卓著,當時的曹操聲勢正逐漸走向高點。
若沒有官渡之勝,曹操就無法將華北與中原的物資與人力徹底地統合,或許赤壁之戰將會以另一種形式、或是根本不會發生了。


陳某從很早開始就在鋪陳官渡之戰,最早是曹操濮陽練兵時郭嘉的那一句:
「他日官渡,看我以一擋百!」



由此可以看得出陳某自一開始就一直在琢磨著這場三國時期最早最大最重要的一場大戰,雖然我很訝異當時郭嘉就預言到曹袁兩家會在官渡決戰的未卜先知,因為官渡應該並不是被選定的地點,戰爭很少在一開始就決定了主戰場,而是在行軍與佈陣的途中,在衝突的點上適逢其會地承受了那樣的交集。
郭嘉的宣言,在我來看實在是有點玩弄智慧到過了頭的佈局。或者說對戰爭與歷史有點概念的人,都應會對這句話抱以會心的一笑,因為這種算計實在是神級的智謀了,比不是人的呂布還要更加不是人。但是想想既然強如無敵戰神的呂布都只能是曹操和郭嘉「徐州之行,只求敗!只求亂!」的練兵靶子,那麼這樣的算計也並不稀奇了。


總之;現在陳某終於把火鳳推進到了官渡的局面,那標誌著火鳳進入了成就三國局面歷史的關鍵點。


之前我一直以為陳某畫官渡會用黑頁來帶過。
畢竟以陳某的風格來說;若要完整呈現官渡,肯定不是兩三集就可以畫完的,事實上確實如此。從孫策的故事進入終章時,官渡之戰的後續情況一直很膠著,雙方的對戰很少有突破性的發展,顏良文醜之死沒有想像中的驚心動魄,兩個在最初登場時分別為袁紹麾下「有勇無謀」的軍師型大將,但在這人生最後的舞台表演卻成了突顯關羽和張遼強度進化的證明題解答,想想真是有點令人感到悽涼,他們的死讓我想到了袁術手下的大將;維京海盜紀靈,只能說像呂布、孫策這樣花篇幅交代的死,畢竟真的是少有。


說個題外話,火鳳裡最我最難忘最喜歡的死,是張濟之死。


再來言歸正傳;
膠著的戰況,其實不好畫。因為要顯現出那種張力又要不沉悶,非常困難,漫畫雖是文字和圖畫組成的產物,但給人的感受絕對不是一比一的平分秋色,實際上對閱讀者而言;圖畫的感官接受必定比文字來得大且容易。
陳某作品字的比重算很高,遇到官渡這種僵持局面時,字的比例就感覺上就變更多了,所以這幾集畫的官渡其實都不好看,沒有任何爆炸性的突破,而是太多不解其意和迂迴的對話和計謀,雖說那正是閱讀陳某漫畫的魅力,但是一旦多起來還是滿令人頭昏眼花。


不過;原本官渡就是這樣的。
官渡之戰不是像電動還是歷史課本上寫的那種「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那樣畢其功於一役的簡單描述而已,這場戰爭雙方徹底動員,物資與人力都緊繃到了最大的極限,戰線一路拉長延後,彼此為了攻破對方而不斷改變進攻的戰術,官渡是一場殘酷且大型的消耗戰,沒有得到決定性的成果確保優勢之前,就是兩方的互耗,誰能耗到最後誰就可以獲勝,但這耗損的過程才是最恐怖的,場場戰爭考驗著戰士的體力、而無法得知結果的壓力也會讓戰士感到焦慮且難以承受。
到了那時候,只有兩種情況,資源多的以逸待勞、資源少的迫切求戰。
以官渡的局勢而言,袁紹的資源是優於曹操的,但顯然還不到以逸待勞的優勢,所以依然需要決定性的勝利,而對曹操而言,更是如此。


到底那個決定成敗的決勝點何時到來?故事在鋪陳著、而身為讀者的我也在等著。
火鳳在經歷了兩三集互有來往的官渡攻防戰之後,總算在第四十一集的最後預告了官渡之戰勝敗的轉戾點--烏巢之戰。


看到袁方說要在烏巢燒死曹操時,我真的沒有太大的驚喜。




應該說,我知道這件事情的發展,本來就是如此吧?火鳳一向強調奇計與算計,閒與反閒、計與反計、死與假死;這些在火鳳裡已經是很讓人習慣的安排,早已不足為奇了。
因此,老是以抄家之仇來進行反間計的司馬懿,就是陳某抓準了這虛虛實實的模糊地帶來運用的方式,司馬懿可以一再地把報仇放在嘴邊來為曹操進行反閒,同樣地他也可以利用別人早已看出自己反閒者的這一點來個以真亂假。
袁方肯定是能夠看出司馬懿的打算,畢竟他可是水鏡門下一奇,更何況在司馬懿搞鬼撂倒了劉虞和呂布之後,如果還沒看得出來,那也真愧對奇人之名了。所以他利用司馬懿的反閒再進行反閒,讓司馬懿引薦許攸來到曹操門下,如同袁方所預告的,要在烏巢燒死曹操,許攸過去的目的就是要向曹操獻上烏巢之行的策略。


看到許攸的出現與目的,我心裡想到的是另一部關於三國的漫畫「蒼天航路」,因為「蒼天航路」也是由許攸假意投曹建議曹操襲取烏巢而使官渡戰局反轉。
許攸投曹是假、但曹操襲烏巢而獲勝卻是真實的發展,在「蒼天航路」中省卻了計謀的利用與對決,而直接訴諸於力量,許攸獻策、而淳于瓊力阻,目的都是希望引曹操入彀,但是曹操卻以青州軍強大的戰力和敏捷的機動力突入烏巢瞬間斬殺了淳于瓊,並在因主將之死而大亂的烏巢放火燒糧、再配合步騎兵於恐怖氣氛中屠殺了烏巢所有的兵將,進而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火鳳看來也打算採取這種弄假成真的發展,不過火鳳和「蒼天航路」是不一樣風格的漫畫,火鳳比較刻意表現的是計謀,所以後面的發展,恐怕還很難說。也許許攸並非假投曹,而是和司馬懿串通好的,就像當時的魏續一樣,但換個角度想,這種小把戲應該瞞不過袁方的吧?所以也許袁方會算好這一步,再進行什麼樣的計策才對…而曹操方面,郭嘉和司馬懿也不會這麼簡單地就不堤防許攸的投靠吧?也或許他們早已設下了什麼計謀在等著…


總之火鳳的看點就在這裡,儘管我們都知道烏巢一戰絕對是曹操獲勝,但是結果不變的話,究竟這中間的過程如何,那才是重點吧。


雖然我覺得這過程應該不會帶給我太大的驚喜。
是說;火鳳四十集看下來以後要再有什麼激情與驚喜,實在也很困難了,我已經無法用一種期待後續發展會如何的興奮情緒來看待火鳳,並不是火鳳差勁,也不是說我看透了它,而是很習慣了。
習慣了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設想。


可是即使已經習慣了,但我還是繼續閱讀火鳳,只因為讀火鳳,也成了一種習慣。而等待著看它那些明知結果如何但依然錯綜複雜的過程,因為那也變成一種習慣。


不管怎麼說,就等著看烏巢之戰吧。


文章即將完成的尾聲,回頭看看發現自己其實寫了不少和火鳳無關的廢話,與其說是火鳳的感想,變成像是自己對於官渡之戰的想法了。
是說;不知道接下來的第四十二集,我還有沒有辦法寫出心得來。


總之,到時候再說吧。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剛看「火鳳燎原」時,單行本才只連載到第九集;呂布殺董卓奪權結束而已,而今忽忽而過不知多少的時間卻已數不清,轉眼都已經連載到第三十八集了,也沒有計算究竟自己看了多久。

 

直到陳某在某單行本的封底說「火鳳燎原」自開始連載到現在 ( 指那一本單行本發行的時候 ) 已經八年了,這才驚覺這部漫畫我在沒有發現的情況下成為一個長壽的、不能想像結局那一天情況的超級大長篇作品了。
陳某也說了;真實的世界中漫畫畫了八年,而畫的故事也剛好是八年的時間,他開玩笑的自嘲;照這個進度下去,不知道啥時才能到結局?這個笑話一度讓我冷汗直流,因為從那之後常常有一個怪誕的想法,那就是;這部「火鳳燎原」我這輩子看得完嗎?以這部漫畫動輒休刊的搞法、超龜速的劇情進度來看,這種想法還真不見得是沒有可能的呢
曾這樣懷疑過;說過這樣的話的陳某,是不是到現在都沒有把握、或是說有計畫性地把整個故事節奏掌握好的情況,面對自己的作品他自己都不能肯定到底何時能夠卡掉完結?

 

或許還真的是像我一個朋友形容的那樣,這部漫畫的結局,大概會是要等到子孫帶來自己百年長眠之所火化致意了,試著想像了一下,還頗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悲涼氣魄

 

這麼說來,陳某現在最該做的,應該是要趕快著手培養能幫他接手完成結局的二代目才對吧?不然我的子孫怎麼燒給我啊?
XDDD

 

好吧,無聊的玩笑說夠了XD
其實更新的慢也是我很喜歡陳某的一個原因吧?因為他堅持著自己的步調,不因連載的壓力而妥協,陳某的慢磨細活是對自己作品的要求、而絕不從善如流

 

如果看過「不是人」,再來看「火鳳燎原」,會很訝異陳某兩部作品的畫風區別之大,那個成長是顯而易見的,其實在這兩部作品中間還有一部作品「充神榜」,如果照著順序看下來,那種逐漸成長的感覺就至為明顯了,大體來說;畫作風格的接續沿襲的情況是很正常的,雖然陳某躍進的幅度很大,但還是看得出其中的一貫相承

 

「充神榜」相較「不是人」,線條潔白許多,分鏡和台詞的配合也較為流暢,不過在某些場面還是看得到「不是人」裡那種大筆一揮的粗豪墨跡。「火鳳燎原」比「充神榜」作畫又更是細膩許多,在分鏡與畫面處理上也呈現了極為成熟的流暢度,最初幾集還保有很重的「充神榜」味道,像我第一眼看到小孟時,首先想到的是「充神榜」的哪咤,但也就一開始而已,後面的小孟就再也沒有相似過哪咤。現在的「火鳳燎原」已經很難讓人想像;當初生硬黝黑的「不是人」與「充神榜」的模樣,現在的「火鳳燎原」應該可以說是陳某畫功、分鏡、場景、劇情、畫面處理最堪為顛峰代表作的作品了

 

話說;為什麼我跳過了「充神榜」而直接說「火鳳燎原」呢?
我一向都把「充神榜」看作是陳某中間的一個過渡時期,不論說是畫風的成長、還是鏡頭劇情的處理都是。倒不是「充神榜」很差,而是說;我認為陳某的作品,就是要看三國,對陳某而言三國一定是獨特的,而對讀者而言陳某的三國也是獨特的
一直很記得「火鳳燎原」第一集單行本裡,陳某解釋了三國演義與三國誌的不同,三國誌是陳壽編修的正史,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蒐羅民間傳說與稗官野史編寫成的小說、七分假三分真的歷史通俗文學
當時單純地以為;陳某是在和讀者解釋兩者的不同,但是一直追著「火鳳燎原」到現在,我突然心有所感,認為陳某是在暗示不用太過刻意地用既定的三國誌或三國演義的印象來看待「火鳳燎原」,因為「火鳳燎原」是陳某的三國,就像「三國誌」是陳壽的三國、「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三國一樣,陳某用它的思考和價值觀及史觀來看三國,陳某的三國是陳某的三國,而不是傳統價值和幻想中的;我們認識的三國了

 

「火鳳燎原」指的是兩個主角:「火」與「鳳」

 

「鳳」是司馬懿,陳某選擇了一個大多數讀者都想像不到的人物作主角,他在訪談中曾提到過;希望跳脫「三國等於劉關張」、「三國等於魏蜀吳」的公式。他並認為認為三國中真正的勝利者是司馬懿,但是關於三國的任何作品都很少提到這個人物
這個角色的決定和後續故事的想像空間非常大,司馬懿在三國舞台上、或是說在認識三國的人心中是很後面才出來的,所以讓陳某有很大的創作空間

 

我對陳某說司馬懿是三國實質勝利者的說法感到印象深刻,以前我從未想到過這件事,而一直說到晉代魏;我總還是想成司馬師和司馬昭,但現在想想;門第世家是在後漢末到魏晉這段時間形成的,雖然司馬懿沒有叛魏,但是司馬家開始掌握曹魏政權卻是從司馬懿屠戮曹爽一族開始的,如果從這個部份來思考,說司馬懿是三國勝利者,確實是新鮮且大膽的創意

 

「火」是虛構的人物「燎原火」,司馬懿、司馬家族被陳某設定為兗州河內的巨富商家,燎原火是受僱於司馬家的地下傭兵組織「殘兵」的首領,殘兵是由一群身體殘缺的人組成的團體,專門替司馬家處理一些見不得光的勾當,來確保與維護司馬家的財富利益
而陳某的巧思就在這裡發揮出來了,正當我們認為燎原火是作者安排在故事裡方便行事的虛擬人物時,但燎原火後來揭露的另一個身份卻大出意料之外,陳某的「七分真三分假」就從「火」與「鳳」的背景、故事設定中展開了

 

從司馬家的描寫和殘兵的設定,就很能感受得到作者陳某遊走在真實與幻想之間的分寸拿捏,「火鳳燎原」的故事是;細節部份多所改變、但整體方向不會改變,就像單行本第二十二集張飛說的「計謀有一條,細節有多重,各自各精彩」一樣,我覺得那也是陳某主導「火鳳燎原」風格的最佳寫照

 

「火鳳燎原」的重點在於謀略,有人這麼說過;「火鳳燎原」是軍師的故事,這句話雖然太過武斷,但也很切實地形容出這部漫畫的獨特之處
單行本第二十二集呂布這樣說過:
「你有計謀,別人也會有,互相周旋,一層蓋一層…」
而陳宮這樣評說過呂布這段話:
「軍師要做的,是預計敵人的下一步,但是呂兄用計,卻喜歡讓人知道你的下一步」
這段對談正正說中了「火鳳燎原」裡智計相鬥的險惡,當你在算計別人時,不要忘了人家也在算計你,當想出了一條漂亮的計策以後,不只要思考執行的成功之處,連失敗都要考慮進去,完美的成功是連失敗都可以精準地預計得到,更不能害怕失敗、甚至連失敗也可以拿來做為誘餌,全方面地精密周詳才能成就一條了不起的計謀

 

鋪設這些計謀的就是軍師,也就是「火鳳燎原」中思考謀略的人,陳某把「軍師」量產化和系統化,「軍師」是可以訓練的、「軍師」是要會計算的、「軍師」要富有思想的,為了因應這樣的要求,他很大膽地把那位隱居於襄陽的名士司馬徽轉變成為培養「軍師」的人,而讓他名下八位最有能力的弟子並稱「水鏡八奇」,八奇人可以說是宰制「火鳳燎原」戰爭與政治的要角,八奇可說是因應故事主題而成的寵兒,因為他們是智計連環相扣中的設計者和參與者,也是「火鳳燎原」裡最精采的部份

 

謀略鬥爭之奇,是「火鳳燎原」的亮點,卻也是這部作品不可避免的濫觴,誠如前面所說的,每一個計謀的執行都不是單線的,計算的同時也要考慮對方的計算,所以每一個智鬥的過程都充滿了戲劇性,最初的成功不見得是成功,一開始的失敗也不一定就全盤皆輸,為什麼水鏡先生座下八位高徒合稱「八奇」而不是「八智」?因為「智」不足以概括「火鳳燎原」的戰爭型態,惟「奇」可也,「奇」才是「火鳳燎原」的精髓所在
但是「火鳳燎原」的光輝之處也是最黯淡之處,正如同光明之下必有黑暗的影子一般,太多的算計與過多的奇策,多了久了難免讓人感覺有些刻意,因為為了推翻之前的高明智計,就必須要以更大更強的陷阱填埋它,未卜先知和已經計算進去的失敗未免神得過頭,這是「火鳳燎原」無法糾解的問題,只因為在陳某的筆下;沒有弱者和庸人的堅持,所以必須奇者更奇、強者更強,否則不能夠合理地解釋;層層疊疊的智鬥過程中難免必定要出現的失敗者

 

這是陳某無法避免的瑕疵,因為當作品定調時就已經註定不能更改的錯誤,但是就像村上春樹在「聽風的歌」一開始說過的「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相同,換過來說;陳某的「火鳳燎原」不是完美的,可就如同村上所述說的「絕望」的本身並不可能以完全的姿態存在一般,因為所謂的完美是沒有可能出現的,奇策與謀略就是「火鳳燎原」的風格,優劣之處都是屬於它的獨特之處

 

套一句裡頭的名言「歡迎進入八奇的思考領域」,初看「火鳳燎原」會為陳某精心安排的計策佈局感到驚嘆拜服,但是看多了,就可以找到相同的部份
因為,我也學著進入了陳某的思考領域

 

 

來吧!歡迎進入陳某的思考領域~~

 

在「不是人」裡面,陳某會創造一些今人說古句的名言,在火鳳裡,這些名言更是多不勝數,雖然這些言語放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後漢舞台有些不倫不類,但是卻很有意思,這些藉由三國人物口中說出的名言,我覺得也是代表陳某的一些思想,而我也很喜歡這些話

 

陳某似乎是一個對於舊有倫理道德存有強烈批判主張的人,也許這也是他喜歡呂布的原因,雖然他在「不是人」裡說過他喜歡呂布這類人是因為他的聰明,但我想呂布不畏反叛、自信才華的態度對於陳某而言,如同挑戰世俗觀念而節節敗退的悲劇英雄,這從「火鳳燎原」中呂布的結局可以看得出來,陳某給呂布安排了一個遠較歷史記載更加悲壯的死路,也試圖解釋呂布的乞命求饒其實是一個不怕屈膝、失去尊嚴的真英雄表現,呂布的死是因為他的眾叛親離,但在陳某的筆下,呂布的眾叛親離像是被群體世界孤立的逼迫
再提一下;陳某借用山無陵的行為、司馬懿的言語來闡述關於女子貞潔道德的觀念「男人可以不忠,女人為什麼不行?」,三妻四妾、左右逢源的男人被視為風流倜儻,但如果換做女子,就會被說成是放蕩不知羞恥
而這在「不是人」裡也有藉貂蟬提到過所謂的紅顏禍水,其實只不過是古時男性社會中沒有自我主張的「賤妾」

 

觀呂布、山無陵的部份,很能感覺到陳某對這種既定的印象所抱持的反感,其實後漢魏晉時期,禮教力量尚無如此深厚,與其說作者陳某在批評三國時的價值觀,毋寧說他是在表達對這過去長期存在的現象的不以為然

 

由此可以看出;陳某的「火鳳燎原」不只是想做出一部特別不同的三國那樣的簡單,而是要像、或是說根本是必須超越他的出道作品「不是人」,建立一個擁有完善核心思想論述的作品

 

而確實地,陳某於「火鳳燎原」中做出了比「不是人」更多的關於歷史的論述和人物的詮釋,不斷地在裡頭加上暗示;歷史只是一面之詞,是勝利者修編的文宣,可能我認識的並非就是正確的,但我卻以為我的認識是正確的,這是作者陳某推翻正史思考的一種觀點,就像他在奇謀智鬥的過程中強調的;落敗的一方並非無能,只是兩強相爭必有一敗的說法,他也把這個論點轉到歷史和人物身上

 

我想「火鳳燎原」裡陳某解釋的歷史,應該就是他的史觀,陳某嘗試表達;史書的記載往往來自後人的編寫,以朝代為正朔記載的史料有替當權者文過飾非之嫌
個人贊成陳某這個觀點,但不完全同意

 

中國歷史的記載確實很多時候是為當權者開脫美化的
如清修明史,把明帝國描述成一團爛污,其實明時科學文明十分進步、物質水準極高
又如玄武門之變,關於是否因李建成和李元吉有心殺害秦王李世民,而讓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動玄武門事變自保,這個論述也遭到後世很多的懷疑

 

但是;儘管官方所修之史具有考證上極高的公信力,不過並非所有的人都同意正史一定正確,歷史不是一言堂,即使是被公認最具說服力的史實,也是透過不斷的印證比對下所產生的;相對最值得認同的記載,歷史的觀點絕對不是顛撲不破
歷史的面目雖有所受到塗抹,但一定不是百孔不穿的,歷史並不存在權威,隨時有被推翻的可能

 

史之一事,不要過度相信書的記載,要自己懂得去比對思考,歷史是個多面體、它的編成有太多因素,要自己學習掌握它的面貌,我想陳某是想表達這樣的思考方向,只是述說的方式太過激烈,不是僅只懷疑的態度而已,而是徹底地不相信與撕毀了

 

我雖然很喜歡陳某的作品,但是我總感覺說到歷史;自己和陳某的觀點時常是背道而馳的,「不是人」裡如此,而到了「火鳳燎原」更是明顯,不過該怎麼說呢?我很享受這種不同想法的感覺,陳某與「火鳳燎原」的可貴,就是作品中思想的呈現,雖然不見得認同,但就像在「不是人」心得裡說過的一樣,就是喜歡它展現的意念,認同與不認同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就是喜歡那些值得爭論探討的部份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陳某不是陳某人,陳某就叫陳某,陳某是一個香港人、一個漫畫家,是我在華人世界裡少數幾個喜歡的漫畫家之一。


在「不是人」裡,陳某曾對於自己為何取名「陳某」作筆名的原因說過;
「甘於平凡,寧願做別人口中的某某人」


「不是人」是我第一次看的陳某作品,在此之前就曾聽朋友推薦過這個漫畫家,不過我當時對港漫很是排斥,儘管那位朋友再三保證;陳某和我排斥的港漫不是相同類型的作品,但是刻板印象的意識加持之下,還是對於抱著敬遠的態度。
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在書店無聊地翻閱了「不是人」,才讓我對陳某改觀、也對他有了很大的興趣。


「不是人」以三國的故事做為腳本,也是陳某首次發表的作品,總共以三個短篇合成上下兩本的單行本,陳某對三國題材有種特殊的偏好和獨特的見解,而「不是人」這三篇故事就是他闡述所謂「陳某的三國」的開始


這三個短篇,前兩篇畫的是呂布、貂蟬各一篇,這兩篇極短,加起來大概只佔了上集的三分之二,第三篇是諸葛亮和魏延的故事,我覺得這才是「不是人」裡最重要並且值得一看的一篇,也是「不是人」最受爭議的部份


說到「不是人」這個名字,似乎這是陳某個人很喜歡的三個字,在他後來的作品、至今仍在繼續連載的「火鳳燎原」中也常提到這個詞兒,他最常用這個詞兒來形容三國裡那位有「馬中赤兔、人中呂布」的呂布,而「不是人」裡雖然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第三篇,但是關於呂布的敘述,就佔了兩篇,而呂布那篇故事的標題就是這部作品的名字--「不是人」


陳某對呂布有某種近乎執拗的偏愛,從「不是人」和後來的「火鳳燎原」就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了;陳某看待呂布,跳脫出一般歷史公認的觀點--呂布是拜父殺父、弒君殺主、好色重名利的三姓家奴,但陳某不以忠義倫理論來決定呂布的形象,而是換了個角度、試著用呂布可能有的想法去思考;為什麼這個被譽為「人中呂布」的無雙人物要必須死守所謂的忠義?以他的優秀才華與遠大心志,投在丁原、董卓底下是純粹的貪求名利、還是真正想的是更高的飛躍?誠然殺主不忠,可是難道就不能良禽擇木而棲、尋找一個能徹底施展自己才華的主公?


呂布強大的才能與永不滿足的心志;終於讓他找不到可以讓自己完全效忠的人,所以他只效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一個大將、做自己的呂布


他是活得像自己、或是聖賢之道的犧牲者?這就是呂布的「不是人」之處,陳某既以「不是人」三字來形容呂布的才華與過人之處,但也以「不是人」來表述呂布殺君投敵、拜敵為父、又叛君殺父的行為,與禽獸無異,他拋棄了該有的精神層面,即使陳某以呂布的角度設想;去替他解釋他行為上的一些不道德之處,強調在這個世界;人與禽獸只是一線之隔,為了生存,沒有道德可言,但有些事情是不能不說道德的,如果想怎麼樣就怎樣,那無疑地是放縱人性的詭辯而已


陳某在「不是人」的後面提及了他為什麼如此地執著於呂布,他是這樣說的
「我喜歡看某些人做錯了事,卻矢口否認,不惜編織各種藉口來推卸責任,為藉口加上不同的理論,或者披上仁義道德的外衣,結果是他變得理直氣壯,而你卻成了理虧的人。我認識不少這種人,但我欣賞他們,畢竟他們比你我更聰明。」


那份漠視常理與規範、扭曲的聰明大概就是陳某喜歡呂布的地方,或許也像我們在玩電動或觀看某些影劇書本,會對某些反派產生親近感的那種感覺一樣,因為他們做到了自己不敢想像的大破壞或是強詞奪理,因為我們都活在某一種世俗的觀念下不敢逾越,可是他們做得到,我想呂布這個角色可能也代表了陳某其人心中某些不能說的「惡」吧


第二篇關於貂蟬的故事標題是「賤妾」,背景在曹操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貂蟬等人之後的一小段故事,貂蟬的美色讓曹營大將趨之若鶩,於是關羽打算斬殺貂蟬以杜絕她用美色迷人害人


這段故事讓我想到野史傳說「關公月下斬貂蟬」的典故,貂蟬的美貌就像褒姒、妲己一樣被視為禍水誤國,這篇「賤妾」一開始似乎也是想強調這樣的思維,但是經由陳宮對關羽的答話就可以知道,陳某是想表達一個觀念;女人何辜?美色何辜?美人無罪,罪惡的是垂涎美貌而倒行逆施的人,把國家之亂推在女子身上是一種懦弱,不願負責的懦弱,不敢承認自己的好色及治國的無能,因此把罪過推在女子身上,彷彿是說;沒有她們,歷史可能改變
但是有句話說的好;「性格決定了命運」,用俚俗一點的話來簡單地說就是,如果那個死人性子不改,情況還是會一樣的
把失敗的結果歸罪在美貌的女子身上,是歷史不可救藥的沙文主義


關於這些女子的悲哀之處,在於她們的名字總和昏君、失敗者相連在一起,她們是無辜的、但這樣異常的相連性,反而訴說著一種可憐的定論;彷彿美麗、這個天生的美麗是她們的錯誤與罪惡


貂蟬這一篇的標題叫做「賤妾」,這個字也很有意思,一個委身於夫君的女子,在自稱時是用「賤妾」來稱呼,但如果放進陳某想要探討的紅顏禍水觀念,那這「賤妾」聽起來是那麼地壓抑,充滿了心酸的意味,好像身不由己地只能活在世俗的眼光之下,被動地接受歷史給予她的批判檢視


最後一篇的標題是「最後的棟樑」,說的是諸葛亮和魏延的鬥爭


諸葛孔明,這個歷史上有名的忠貞與智慧的典範,柏楊曾說過,中國自盤谷開天闢地以來,夠資格稱為政治家的人只有五個,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杜甫詩裡形容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忠義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而在三國演義風行之後,他更是成了神人般的完美人物
相較之下,魏延是腦後有反骨的危險角色,在諸葛亮死後企圖叛變,結果讓馬岱斬殺,被視為叛臣的魏延,形象與諸葛亮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這兩個人,為什麼陳某會想到把他們兜在一起,又從中思考到了何種關聯?


劇情從諸葛亮欲出仕劉表時,與劉表麾下的魏延不合爭吵時開始,那是這兩個人的首次見面,卻從此種下了嫌隙
其後,諸葛亮迎娶了荊州名仕黃承彥之女黃月英,而後成為了劉備的核心幕僚,魏延最後也降了劉備,劉備死後,魏延遭到諸葛亮閒置,諸葛亮死後,魏延企圖奪回兵權,然後失敗被殺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關於諸葛亮娶黃月英的過程
黃月英在當時以貌醜德高著稱,諸葛亮娶黃月英博得了娶德不娶容的美德彰顯,這在我們對於諸葛亮的認識中一直是這樣解讀的;重德不重顏的典範。但陳某卻提出了一種想法;認為諸葛亮這個行動其心可議,是為了博取名聲及擠身當時的名流之列,所以諸葛亮採取了這樣的作法


陳某的想法對不對,那很難說,東漢時期確實很重門第聲望,陳某的想法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歷史有非常多種觀點,交相證實之下我們所獲得的是最被認同也最有可信度的,但也就是因為歷史是過去的事,因此具有真相與傳說的模糊地帶,陳某提出的這個論點值得去深思,但不代表陳某一定是正確的


黃月英之後,陳某在故事裡杜撰了一段先帝 ( 劉備 ) 遺言:
「先帝帳下,魏延成棟樑。孔明麾下,文長變廢將」
這段話是最重要的主旨


其實魏延並不像「最後的棟樑」裡說的那樣被諸葛亮冷凍,諸葛南征南蠻、北伐曹魏的這些戰役,魏延都有參加,我覺得陳某是以魏延提出的「兵出子午谷」計畫被諸葛亮否決的史實,來想像出了這樣一個故事


「兵出子午谷」的計畫大約來說是這樣的;
諸葛亮統軍出褒斜道,攻擊郿、直指長安,而魏延率一軍偷渡子午谷攻擊長安背後,這個計畫的要點是魏延的偷襲必須成功,成功之後將把關中與雍涼兩地攔腰斬斷,諸葛亮則趁此大亂之時攻擊雍涼、進取長安
這個計畫被諸葛亮否決了,諸葛亮行軍謹慎,「兵出子午谷」太大膽也太過冒險,不是他的用兵之道,更何況位於崇山峻嶺的蜀漢帝國,能否給予孤懸於外的魏延協助還在未定之數


我認為是陳某很想用另一個方式看待這個神人等級的諸葛亮,於是從「兵出子午谷」來延伸著力,借由魏延的大戰略被諸葛亮否定的史實記載,來刻意強化諸葛亮過度謹慎及不信任、打壓魏延的證明


魏延是否有才、諸葛亮有否打壓,這個事情以正史來說各有解讀的空間,我不覺得魏延受到打壓,但我也不認同魏延有叛變之意,就像「最後的棟樑」裡魏延所說的;要叛變早往北方或東方而去,何故向西南而行?我比較傾向認同的是魏延與楊儀在諸葛亮死後爭權,而魏延失敗身死,因此被冠上「反骨」二字


雖然在這段故事中,我不認同陳某的觀點,其實三篇故事裡我完全認同的幾乎沒有,勉強來說是只有「賤妾」這一篇,但我覺得歷史固有公論,可是絕對存在各自史觀相異的模糊空間,那是每個人解釋歷史的自由


看完「不是人」的時候,我是感到感動的,感動的原因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有思想的華人漫畫,並具備了真正的核心意念,或許陳某的觀點大膽謬誤,但那又何妨?因為他畫出了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而我也看到了他想表達的東西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