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
這幾天在寫這篇心得時,覺得真是有夠不舒服,甚至敲鍵盤敲到一半頭昏沉到想睡覺。
劇 名: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
( 古書堂事件手帖 )
原 作:三上延/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
漫 畫:ナカノ/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
時 段:フジテレビ月九 ( 週一晚間九點 )
總制作:多治見薫
制作人:小原一隆
藤野良太
脚 本:相沢友子
岡田道尚
制作補:羽鳥秋乃
演 出:松山博昭
宮木正悟
演出補:長野晋也
野田悠介
音 楽:☆Taku Takahashi
片 尾:早船歌江子 ( 構成 )
吉良進太郎 ( 挿絵 )
主題歌:E-Girls/THE NEVER ENDING STORY
出 演:篠川栞子/剛力彩芽
五浦大輔/AKIRA ( EXILE )
志田肇/高橋克実
篠川文也/ジェシー ( ジャニーズJr. )
篠川千恵子/安田成美
藤波明生/鈴木浩介
横田奈津美/北川弘美
佐々木 亜弥/トリンドル玲奈
橋本さやか/内藤理沙
=================================================
第二話:なぜ犯人は一冊だけ本を盗んだのか
書 本:小山清<落穂拾ひ・聖アンデルセン/落穗拾遺・聖安徒生>
播出日:2013年01月21日
收視率:12.2%
出 演:小菅奈緒/水野絵梨奈
笠井菊哉/田中圭
西野/浅香航大
第一集最後豋場的志田肇 ( 高橋克実 ),預告並拉開了第二集故事的簾幕。
古書堂的班底也就此到齊。
其實,我沒讀過原作,所以<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的基本人物該是哪些人我並不清楚,不過,就官網的宣傳海報上看到的,有看到高橋克実主演的志田肇,因此我想;剛力彩芽、AKIRA、高橋克実三人應該是這部日劇的基本班底吧。
志田肇是從事「せどり屋」工作的人,「せどり屋」意思是「轉賣商」,作的生意是將書本低價收購舊書再高價賣出的工作。
對舊書店來說,在中間仲介的轉賣商應該是很重要的存在,總是多了雙眼睛和腳來為自己尋找商品,無論再怎麼有門路,也不能省卻這樣的需要,才能維持書本的流通吧。
但我又想了,在現在這個連上 GOOGLE 就能搜尋到大部分想知道的一切的世界,像志田這樣的舊書商,生存的空間是不是也會被縮小?
或許,就是要像ビブリア古書堂這樣;遠在鎌倉鄉間又不受喧囂塵埃影響的舊書店,還能保有如此的供需關係吧。
那麼,此次登場的書本,是小山清的<落穂拾ひ・聖アンデルセン>,中文最直接的意思,應該就是<落穗拾遺・聖安徒生>吧。
我看琵琶行字幕組是這麼譯的,在後面的內容,我以<落穗拾遺>來稱呼它。
小山清,這個作家我完全不認識我沒聽過。
果然正如我在上一集感想裡所說的;古典小說真的不在我的閱讀範圍,應該整部日劇下來不會有我讀過的書吧。
<それから>串起了琹子與大輔認識的契機,而第二集登場的書本;舊書商志田被偷走的<落穗拾遺>也扮演了類似的作用。
從書本被偷走開始,接著動機、線索的探尋,隨著故事的推進,帶領觀眾大略掌握<落穗拾遺>的大概內容,接著就像第一集的<それから>一樣,逐漸理解<落穗拾遺>對志田的影響...
琹子推理線索的過程依然很令人嘆為觀止,而比起第一集僅僅憑著書本上的簽名、購買日期等細微線索就推斷出全貌的才智,第二集的表現又更上一層樓。
因為第一集的推理,是一個沒有證人能證明正確與否的聯想,或許正是因為那種真相無從得知的限制,使得最後的結果呈現出一個「應該就是如此」的朦朧模糊,雖然身為觀眾的我知道其實事情一定就是如此,但是因為缺少「對」和「不對」的明顯答案,所以仍然呈現出來的只是「推斷」的結果,僅只如此的程度。
但我卻覺得這樣的感覺更好,推理的最終不一定要清清楚楚的結果,好像琹子在最初看透真相時的欲言又止一般,恰到好處的故事安排。
第一集與第二集的推理方式,事實上並無二致,一樣從微小事物出發,從剪刀上的水珠、書本上的紅絲帶以及女高中生急忙奔向公車站卻沒上車而目送公車遠去的突兀態度,琹子就能夠把這些線索連接並想像起來而得知事件的大概面貌。
唯一不一樣的是「對」和「不對」的「清楚」與「不清楚」表達;這一次對事件的推理過程乃至結果,琹子都說的清楚明白,甚至讓身為當事人的高中生小菅奈在聽完以後都忍不住有「妳看到了嗎?」的喟嘆。這種完全正確的現場重建,是第一集沒有的情況。
當然,二十多年的往事和僅僅一天的突發事件,其時間長度不可同日而語,其實,這也是推理故事必然有的情況,我只是覺得有點可惜;可惜第一集琹子雖然厲害,但還在能夠想像範圍的推理能力,就這樣爆衝到「神」的領域了。
主角偵探如神般的推理能力,事實上,也沒有什麼不對,但這中間的些許落差,也使了第一集與第二集給我的好感有了一點點落差。
不過,真的只有一點點啦。
比起推理過程,我覺得我更喜歡這部作品中人與書本的寄託聯繫,還有書本故事與讀者心情的暗合共鳴。
但是,看完以後,我其實不是看得很懂<落穗拾遺>與人物心情的連結,倒也不是說完全沒有感想,只是不知道自己想得對不對。
如<それから>對大輔外婆的重要意義,<落穗拾遺>對<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登場的第三位主角志田肇也具有這樣的意義。
<落穗拾遺>的主角是一個以寫小說為業的普通人,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毫不起眼地活著,一個人活著。
有一天進了一家舊書店,和年輕的女店主開始交談,逐漸熟了起來,後來在他生日時,女店主告訴了他畫家米勒的故事,接著送了生日禮物給他。
書的最後,是這麼一段話: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就不用我說了吧」
以上這些是我從這集日劇中看到的關於這本書的訊息。
看起來<落穗拾遺>是那種所謂的「私小說」類型的書,私小說通常引起迴響與共鳴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看起來十分接近真實。
但是,這本小說的最後卻以這麼一段無法確定的質疑作為結尾,對於私小說來說,是很不尋常的情況。
志田就這麼讀著這本看似毫無特別之處,但結尾令人匪夷所思的的<落穗拾遺>,然後逐漸讀出了意義,成為了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書。
「那本書成了自己活到現在唯一的象徵」
「好像能確定...那裏曾經有過幸福的生活,變成了唯一的證據」
「對我來說,就像個骯髒的護身符吧」
對於<落穗拾遺>給自己的影響,他是這麼表示的。
把書本的內容與志田本人的遭遇相比,也許正暗示了什麼;
舊書店。
年輕女孩。
禮物。
在成為現在舊書商前的志田,原本是個因公司倒閉而被迫流浪的流浪漢。
我想,這或許代表了志田與ビブリア古書堂結緣的過程。
為什麼從流浪漢成為了舊書商,怎麼與ビブリア古書堂開始了合作關係,或許,這些暗示提供了什麼線索吧。
首先;年輕女孩指的是誰呢?
我想,指的應該不是琹子,志田曾提過作為流浪漢時被琹子媽媽收留的往事,所以年輕女孩說的是琹子的媽媽吧。
不過,當大輔詢問琹子媽媽行蹤時,志田和琴子都緘默了,這應該是劇情重要的伏筆。
那麼,( 志田 ) 遇到了舊書店的女孩 ( 琹子的媽媽 ),獲得她的收留而住在古書堂 ( 禮物 )。
就是和<落穗拾遺>劇情暗合的地方。
也就是逐漸讀出的意義:
「大概是;老天讓我別想著過去,在叫我往前走啊」
但是,就回憶的時間點來看,志田與ビブリア古書堂相遇,應該是他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了。
不過,書本的意義可以累積與回溯,我想所謂的先後不是問題,而是<落穗拾遺>成了他人生的代表象徵。
而書本最後那模棱兩可的結局,大致上也反映了所謂的現實與妄想,受到年輕女孩的青睞而獲得禮物,然而現實情況是;即使在沒有那樣的情感下,也還是會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像作夢一樣不可能有的事情,「但是明知這樣,作者還是寫了那本書 ( 落穗拾遺 ),所以,才是本好書」,我覺得那就是一個作家最該有的氣魄,而這樣的書一定會有讀者懂得欣賞。
因故偷走<落穗拾遺>的女高中生小菅奈緒 ( 水野絵梨奈 ) ,也讀了這本書而在讀完以後,她也認為這個故事真實性不高,像白日夢一樣,可是「明知只是白日夢,還是會去寫。這麼痛快地寫出來,就成了個好故事」
她和志田的想法一樣。
我在想;會被這本書感動的人是不是擁有相同的特質?
人生的可能性,如果只以真實性作為判斷基準,是否就此失去了做夢和想像的可能性。
劇情的邏輯性是我們閱讀書本和觀看影劇時,判斷好不好看的標準,是啊,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如此,但是,偶爾也有<落穗拾遺>這樣完全超出常理的存在吧。
明知道沒有可能、不可能有這樣的事。
可是作者還是把它寫了出來,就是因為他不願拘泥於常理而完成了這本小說,所以也得到了像志田、像小菅這樣的讀者。
如果以<落穗拾遺>的劇情來看;志田是獲得禮物的人,而小菅是送出禮物的人,當然這裡指的不是說小菅把禮物送給志田,而是和<落穗拾遺>的對應。
努力準備了生日禮物,好將它送給心儀的男孩,但是卻獲得冷淡的回應,也許在這之前,小菅就知道自己的心意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卻還是準備了禮物。
就和作家小山清依然寫了<落穗拾遺>一樣。
這就是閱讀書本帶給讀者的感動和共鳴。
無論是志田還是小菅,都同樣從<落穗拾遺>得到了救贖,知道自己並非毫無意義的存在、肯定自己的努力,儘管結果有時無法反映曾經的努力,但即使如此,這世上沒有什麼「怎麼樣都沒關係」的人生。
這就是我對第二集劇情和<落穗拾遺>的想法,我也不知道我感覺到的這些到底對不對。
不過這些是我所感覺到的,如果有讀出更正確的訊息的朋友,請告訴我吧。
飾演小菅奈緒的水野絵梨奈讓我感到眼前一亮,雖然她的演技還稱不上好,不過很有青年人放肆自然的美感,而且壓抑感情的眼神和哭的時候的表情很漂亮。
以後如果好好磨練演技,演起來應該會更我見猶憐吧。
下一集登場的書本是ヴィノグラードフ・クジミン的<論理学入門>
我還以為登場的都是日本古典文學,沒想到會有理論的工具書。
會有什麼樣共鳴的故事發生呢?挺期待的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