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是傳奇〉,第一印象大概都是威爾史密斯演的同名電影,我承認是因為知道這部電影,所以在圖書館找書時才會選擇這本小說來讀,即使我並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這本小說其實是一本中短篇小說集,而〈我是傳奇〉是其中一篇最長的中篇小說。

理察.麥特森 -- 我是傳奇

書名:I am legend
   ( 我是傳奇 )
作者:Richard Matheson
   理察.麥特森
譯者:陳宗琛
出版:春天出版社
   2007年11月16日


作者理察.麥特森是一個作家,也是一個劇作家,在此之前我沒有想到〈我是傳奇〉其實不只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這個版本,而且它寫成的時代是距今已經五十多年前的 1954 年,也許是因為電影上映過的關係,除了沒想到它是另有所本的小說外,更加沒想到是一本在半世紀前的經典作品了。

看書頁封底的介紹,說理察.麥特森是一個科幻作家,他的其他作品我是還沒看過,但就這本書的感覺讓我覺得;與其說理察.麥特森是科幻作家,不如說他是恐怖作家才比較對吧。因為就這本小說裡的〈我是傳奇〉和其他短篇而言,那種敘述和描寫都給人懸疑緊張的不寒而慄感,我覺得他相當擅長寫密室恐懼,那種密室不是推理小說裡的密室,而是廣義的某種像是閉鎖狹隘的空間距離,面對外在危險進逼及內心恐懼的情境。
我很喜歡他這種關於恐懼的情境表現,在理察.麥特森的筆下,恐懼既是無可名狀卻又有形體的事物,它可能是眼前看得到的危機,也有可能是內心自我想像的產物,他喜歡讓這些元素揉合在一起,放在角色人物身上來激發出他們相應對的情緒。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說理察.麥特森是科幻小說作家,毋寧說他是恐怖小說作家會比較貼切,因為科幻小說應該要建構一個特別的原理世界觀,但相對於此,我卻覺得理察.麥特森只是把這點當成他測試人性與靈魂的一個不得不然構成的元素,他始終熱中的,還是內心獨白的反應與想像的情境描述。

而我覺得;〈我是傳奇〉這篇中篇小說,就是理察.麥特森這個典型相當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超乎我想像優秀的一篇傑作。
雖然這部中短篇小說集裡面除了「我是傳奇」以外,其他的短篇一樣很精彩,不過因為〈我是傳奇〉是合集的首篇,是我認識理察.麥特森的第一篇,所以我也最有要抒發的感覺。
  
這個世界只剩下你自己一個人。
這就是〈我是傳奇〉的世界觀,因為病菌感染,全世界的人都成了只能在夜間出沒的吸血鬼,只剩下主角羅伯.奈佛一個人活著。
這說的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也不是一個扭轉乾坤的勇者故事,相較於一般面對末世大劫難題材訴求的;為了求生不想死而面對命運的恐懼不安。
〈我是傳奇〉所要極力描述的是一個挺過災難的生存故事。

活下去的人是很幸運的,但若是只剩下自己呢?永遠要避開黑夜、忍受與抗拒門外的誘惑與威脅,在白天時蒐集物資和製作武器獵殺吸血鬼,這些事情你都只能自己來作,沒有人能幫你,也沒有人能陪你說話,和你一起分擔面對死亡的恐懼與死裡求生的喜悅。
人不能離開人,再宅的人事實上也還是用其他方式來達成與社會的連結,只是那方式不是社會所能認定接受的而已。可是如果除了自己別無他人,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的社會意義。沒有社會,世界也就隨之崩解,所以你雖活著,但已外於社會與世界。
這是種被邊緣化的寂寞感,無論是形式還是意義上都是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

在〈我是傳奇〉的世界裡;死亡或許恐怖,被異化為吸血鬼也很難接受,但是活著實在不輕鬆,你要隨時控制自己因孤單而產生的暴亂情緒,要面對如同沙漠孤島般無邊的茫然寂寞,然後接受過往快樂的回憶在心裡蔓延又被殘酷現實狠狠打碎的絕望。
和主角羅伯.奈佛一樣,我也不斷地問著;既然如此,又究竟是為了什麼還要這樣活著?這個問題直到最後都還是沒有答案,直到死亡已經逼近眼前了也無法有正確的解答。
也許‥‥想要活著、以一個人的尊嚴生存下去這件事情,就是某種凌駕於任何高尚情操與理念的人性本質吧。

羅伯.奈佛的努力求生讓他成了最後一個人類,在吸血鬼和新人類這兩個族群相比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因此他們都恨他也怕他,不單因為是至親友人被他獵殺而死的仇恨,更多的是那種對於他堅持自我的生存方式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衍生的恐懼。
於是;羅伯.奈佛成了一則傳奇,不折不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