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守.你>,其實是收錄在臥斧的短篇小說集<沒人知道我走了>中的第一篇短篇小說。

很少看華文作家的作品,但是對臥斧這個名字卻不陌生,因為在一些日本推理小說中常有他撰寫的推薦序或感想,因為這部書的書名<沒人知道我走了>很有那麼點令人難忘的孤獨況味,所以就在博客來的購書活動時買了這本書。
因為看完第一篇以後就覺得很有感覺,所以儘管還沒讀完整本書,但為了怕自己會忘記,因此就趁著還記憶猶新的時候趕快寫了這篇心得。

短短十幾頁的故事,作者藉由故鄉房子的開發計畫,演繹出了一個常見的情節套路;主角的母親堅持守住古厝而不願搬離,而主角一直希望母親搬出古厝。

人為什麼守著老房子?從現實本位的考量,或許是坪數的回饋和房子賣款兜不攏的問題。但事實上從情感而言,老房子保留了自己乃至於整個家庭、甚至是家族的生存記憶。
在這裡做過什麼,在那裡看到什麼,從哪裡走過時可能頭要低下來,哪些家具家電必須擺在某個角落...這些事情從開始居住以來就刻印在腦海裡的事物,看似稀鬆平常,但有一天發現以後再也看不到時,心中就會湧現強烈不捨的留戀感。

我自己也搬過好多次家,最令我難忘的是賣掉住了十幾年的房子而搬出去租屋的那一次搬家,把家具全部搬出去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的家好大,這才意識到以後再也不能回來了...這種心情真的好難受。
我相信,如果不談現實因素,沒有太多人願意從自己熟悉的地方離開,作者從都市開發的觀點切入整個故事,多少讓我想起了近幾年來台灣建案開發與都市更新的議題,很多事情若是從現實利益來談,只要肯談,總還是都有解決的可能,因為那是有底線的東西,可是扯到情感,那真的就難解了,你要如何彌補那些無法以金錢衡量的事物呢。

這或許是作者特意結合時事議題的發想吧,也可以說是一個作家關心社會的苦心啊。

既然不能彌補,就只能透過溝通來磨合出一個彼此都能皆接受的方式吧。
溝通,其實建基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然而這也是主角無法說服母親的原因,因為他們無法彼此理解。
但是,母親卻在他已經放棄說服的同時,同意搬到安養中心。

以第一人稱主述而沒有透露姓名的主角,從母親答應搬到養老院住開始,藉由回憶一段一段地鋪陳自己從小到大對於家庭的感覺與父母的關係。老舊但人丁不多的古厝以及父母間停止不了的爭吵;顯然給了主角非常不好的印象與想逃走的念頭,而事實上他最後真的逃了,藉著唸書與工作的理由,離開了那個家。
主角討厭且厭煩父母的爭吵,因而產生了「絕對不要變成那樣」的想法,不過透過與女友的交往相處,他才知道自己還是一個不懂得溝通的人,也還是不了解當年總在吵架的父親與母親。

母親為什麼堅持守著這幢古厝?
父親的傷殘與失蹤,沉默的母親到底從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主角的思維帶著讀者在血腥的可能想像中打轉,但是當真相揭露之時,才發現所有一切可怕的猜想,都是肇因於主角對父母始終不確定的理解,正如我們無法了解任何一個人卻又拙於溝通一樣。
主角不能明白父母對房子的感情、不知道那無法停歇的爭吵,其實是他們極為日常的感情相處模式、更不清楚父親為了能夠守護房子可以做到什麼地步、而母親是抱著什麼樣的想法接受父親守護古厝的心意並且不願離去的心情...

讀到最後,背後冒起了陣陣的雞皮疙瘩,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情到底是驚悚還是感動,但我想應該兩者都有,既為真相的揭盅感到了獵奇的悚動,但卻也因為那種心意的接與受,還有願意付出一切守護畢生所愛之處與人的堅決,感受到滿滿的溫馨。

很喜歡這篇<守.你>透露出的陰森懸疑,讓我有點想起了理察.麥特森,某種狹窄的被徹底縮小收緊的無名壓迫感,帶給我既期待後續發展又有些緊張事實殘酷的恐懼。
讓我非常迫不及待地想再繼續讀下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