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更新網誌了啊,竟然過了大半個月沒更新,這是本月第一篇哪…

 

最近,發生了很多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應接不暇,很奇怪地,人一旦在生活上有了些問題,其他大大小小的瑣碎煩事就會在後面接二連三地出現。
我想總是把這樣的狀況用多事之秋來形容確實有它的道理在,是說,現在的確是秋天沒錯,是我最喜歡的秋天…這麼恰好在這個時候,去年也是這時候出事,所以真的…當下,確實是讓人感覺,真的是處在那所謂多事之秋的時候哪。

 

在這段時間內,我還是繼續在寫,但是因為時間太少了,能用PC的時間太少,所以內容也少了。
時間的減少不只是能做的事少了,也代表自己發展的空間縮小了。
簡單地說,原本已經瀕臨乾枯的心靈,似乎因失去了僅剩的甘霖滋潤,似乎更越見貧乏了。

 

現在、いま、我最想作的就是;趕快把這些瑣碎雜煩處理完,才能閱讀很多還沒沒讀完的書,我真是懷念書頁翻動時味道飄散聞起來的感覺。
但是,更想念的就是麻由了,真想可以早點毫無罣礙地看麻由的新作。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想念麻由啊…好想、好想 ~~

 

 

 

 

書名:EL PINTOR DE SOMBRAS
   ( 亞維儂少女之死 )
作者:Esteban Martin
   ( 艾斯特班.馬丁 )
譯者:林志都
出版:時報出版
   2010年08月05日

 

 

 

這是創作「高第密碼」的兩位作者其中一位的作品。

 

從「巴別塔男孩」和「亞維儂少女之死」或許可以看出兩位作者合作的部份。
關於老人與恩師高第的相遇和相處,我覺得那是安德瑞烏.卡蘭薩寫的,因為他在「巴別塔男孩」中倒述回憶所念及的溫柔,就與之有相合的感覺。
而後續的解謎、殺戮應該是艾斯特班.馬丁所寫,在「亞維儂少女之死」中看得出推理與線索組合的影子。
不過關於幻想和歷史交錯的部份,我就看不太出來了…因為兩位作家都同樣具有這部份的人文實力,而也看不太出差別。

 

有個部份是一樣的,不管是合著、還是分開。兩人的文筆敘述都不是很流暢,有時會有些生硬的陳悶。
我覺得艾斯特班.馬丁和安德瑞烏.卡蘭薩都是以後很值得期待的西班牙作家。可是如果沒辦法改善文筆上的缺點,日後還會有多大發展的餘地…坦白說挺有限。

 

這本書的重點就只有三個:
藝術大師帕布羅.畢卡索
開膛手傑克
名偵探夏洛特.福爾摩斯

 

誠如作者自己在後序中自己言明的,這三個年代很相近的人物有沒有可能結合在一起?
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是作者的自問也是挑戰吧。

 

所以他讓已經消失在倫敦霧氣中的開膛手傑克出現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
讓他出現在少年畢卡索的身邊,若有似無地讓少年畢卡索察知到他的存在,卻又隱匿於重重不解的傳聞與疑雲難消的巴塞隆納街頭。
再讓已經成為傳奇人物的名偵探福爾摩斯出馬,獵捕這殺人魔中的傳說傑克。

 

艾斯特班.馬丁費盡了很多心思要把這三人的恩怨與情感糾結在一起,但老實地說;效果有限。要想出將三個傳奇人物連接在一起的構想並不很難想到,但難的是如何連結的天衣無縫?

 

傑克為何再度犯案?為什麼一定要拉畢卡索下水?
作者給予兩者之間的連結,是「藝術」。
這顯然是暗指開膛手傑克這個人,他的犯罪、毫無人性的殘殺源自於某種對自己是藝術家的可怕自慢,不是出自於恨還是利益,是某種自信自己創作的是藝術的扭曲想法,兇刀是畫筆、死者是圖案、街頭是畫布,他留下的是驚世駭俗的藝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病態變態的絕對自信。

 

傑克看出了畢卡索的才華,就好像未經雕琢的璞玉、就像是還有待畫上圖案的大片空白畫紙,畢卡索有驚人的才氣,但沒人能預料他的才氣會用何種方式呈現,於是傑克想引導他,使畢卡索的作品能夠永遠地存有傑克的味道。
我想起了「蒼天航路」中諸葛亮在赤壁之戰看到曹操時說的「我想玷污你」,也許就和這本書裡的傑克一樣吧,想要改變一個人、想要一個人永遠無法脫離自己,所以他要徹底地損壞、用力地刻下讓那一個人無法恢復原狀的痕跡。

 

我看不懂畢卡索的畫,所以,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也是作者欣賞畢卡索作品後得到的感想,看到了傑克所說的黑暗與痛苦…等等要留在畢卡索心中的東西。
至少,要我從畫作中看出這些是不可能的。
不過就這本書讀完後,我覺得傑克是有給予畢卡索極深的影響,傑克最後完成的凶殺案──是畢卡索心愛的女子卡門,摯愛之死肯定會改變畢卡索的心,從而改變他觀看事物的雙眼,因而會成就出和以往不同風格的畫作了吧…

 

畢卡索和福爾摩斯的連結,則是卡門。畢卡索和福爾摩斯都愛上了這個妓女,而悲劇的是她在兩人眼前死去。
事實上我覺得這一段寫的很硬,畢竟就像我說的;艾斯特班.馬丁在文筆上還是時時可見生硬,因此要在極短的篇幅裡敘述福爾摩斯遇到卡門時愛情的萌芽,實在是太勉強了。
至於畢卡索與卡門的部份,也並不是作者處理得特好,文筆敘述這東西不可能在同一件相似的事物上產生不同的效果,只是書中畢卡索很早就遇到了卡門,較長篇幅就會很自然地沖淡了生硬的敘述,醞釀出愛情的感覺。可是福爾摩斯在很後面才遇到了卡門,雖說確實有一見鍾情的情況,但作者並沒將那化學反應形容好,於是就變得相當突兀。

 

當故事推進到福爾摩斯部份時,前半段是很有趣的,作者用帶點詼諧的語氣敘述福爾摩斯和華生這兩個真人被柯南.道爾寫成小說人物的經過,我覺得這本書最有趣的部份其實是在這裡,感覺艾斯特班.馬丁很適合這種幽默的筆法,有點諷刺有些冷眼旁觀的寫法意外地讓字句輕快了起來,不再感到硬梆梆。
但很可惜的是這個部份實在不長,當福爾摩斯與華生來到了西班牙,與畢卡索和卡門見面以後,就被整個拖進兇案的陳悶和勉強氣氛中,幽默的福爾摩斯不見了,變得兒女情長也不再可愛機智。

 

而福爾摩斯與傑克的連結,是最單純的敵對關係,傑克是犯罪者、福爾摩斯則是要揭發犯罪的人。可是雖然敵對,但是他們彼此的立場卻並非逃跑與追捕這樣簡單,在倫敦犯案後旋即消失的開膛手傑克成了犯罪史上最大最難解的謎團,當他再次出現在巴塞隆納時,屢破奇案的福爾摩斯自然會以抓到他為己任,而對於傑克來說,福爾摩斯的出現,是終於有了一個值得挑戰的對手。
把自己的犯罪視為一件藝術作品的傑克,在感性方面,他希望自己能夠給予畢卡索永生難以磨滅的影響。而極其殘酷卻無法找到真兇的殺人事件,則是傑克和福爾摩斯理性上的對決,能夠犯下殺人案卻全身而退,想必傑克心裡一定感到得意非常,但是找不到對手的滋味也是很寂寞的吧?福爾摩斯也可以說是傑克等待已久的對手。

 

和前面兩者不同的地方是,是福爾摩斯和傑克並沒有進行過真正的交流,只有在線索的推測和心理的探知上出現了那種類似意氣的決鬥。

 

畢卡索、福爾摩斯、開膛手傑克三個人之間的連結既若有似無且巧妙,正是這關係千般糾結地形成了「亞維儂少女之死」一書的可看性。

 

然而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卻也很遺憾地僅只如此。

 

追根究底,在於作者雖能有將三個傳奇人物齊聚一堂的奇想,但是鬆散的結構和著力管不深的心理層面敘述卻無法讓一加一加一等於三或是大於三。
這三人都有描寫得不差的部份,如畢卡索的敏感闇弱、福爾摩斯的機智幽默和傑克的病態瘋狂,不過這些都只能說是別具巧思卻並不令人感到深刻。

 

僅管如此,我還是覺得「亞維儂少女之死」是一本不錯的小說,雖然仍有些缺點,但艾斯特班.馬丁確實寫出了一番值得期待的氣象與格局,他與安德瑞烏.卡蘭薩都是讓人在讀完以後,雖感到些許不足,但卻會令人由衷地記住名字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