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這張專輯<I>一共收錄了十四首歌:

01 笑顔
02 1 2 3 ~恋がはじまる~
03 ぱぱぱ~や
04 恋跡
05 ハルウタ
06 マイサンシャインストーリー
07 なんで
08 あしたのそら
09 風乞うて花揺れる
10 MONSTAR
11 恋愛小説
12 東京
13 風が吹いている
14 ぬくもり

去除曾經收錄先前發行於單曲中的<笑顔>、<1 2 3 ~恋がはじまる~>、<ハルウタ>、<あしたのそら>、<風が吹いている>五首歌曲以外,剩下的九首都是新歌。
因為這五首歌在之前就已經談過了,所以在這篇感想中我就不說了,而只談這九首新歌。

初聽<ぱぱぱ~や>時,這句「ぱぱぱ~や」讓我想到了<じょいふる>,某種同樣像是表達強烈情緒的呢喃,乍聽之下似乎具有愉悅的相同風格。
但是其實並非如此,雖然同樣都是輕快的曲風,<ぱぱぱ~や>沒有<じょいふる>的直接熱情與高昂尖銳,同樣也缺少了某種<じょいふる>活化氣氛的必然歡暢。
<ぱぱぱ~や>的輕快,感覺上傳統了一點,仿佛踩著拍子敲著響板的地方民謠,但若用傳統相比,貌似又太過放肆了點。這首歌營造出的心情,是既徹底放鬆的自在,然而又慵懶地完全不想動的懶散,只想懶懶地打個哈欠。

<恋跡>,則有種老歌的懷舊感,像是那卡西舞臺上點給愛情的一首歌,曲風平淡而且拍子穩定,應該強烈的副歌主旋律加強節奏感,其餘的部份毫無懸念地保持住襯托主旋律的本分。
簡單地說,<恋跡>是一首在編曲的表現上毫無驚奇之處的歌曲,如果說它有什麼讓人念念不忘之處,就是聖惠清脆爽朗的歌聲吧,漂亮地展現出戀情中甜蜜難言的心情,卻又透露出些許為愛心煩的惱人,在副歌結束前最後一段拉高聲音的演唱,獨留留戀不捨的無奈吁嘆。

雖然還是比較輕快的曲風,但是<マイサンシャインストーリー>讓我想起了<夏空グラフィティ>,關鍵詞是歌曲旋律中透出的「夏日」氣息,營造出清爽的夏季感,陽光般的情緒 KIRA KIRA 地非常具有艷麗陽光的色彩。
不過這首歌帶給我的想像意境,還是不如<夏空グラフィティ>那般強烈,畢竟編曲相較昔日的<夏空グラフィティ>顯得成熟了點,卻缺少了某種高亢瘋狂的熱情,而且或許聖惠處理歌曲的技巧,已經好到了聽不太到過去的不協調地步,所以整首歌聽來也就萌生不了什麼更深一層的喜愛吧。

剛開始聽<なんで>,覺得有點甜,再多聽了幾次,覺得更是甜得膩人 XD
那種甜,不是聲音的甜膩或者是歌曲旋律十分地粉紅可人,而是某種抱得緊緊的甜蜜蜜,歌名<なんで>不像是在質問,而像是扁著嘴的嬌嗔。
<なんで>的甜,是反映這種情緒的如同濃重得滿出來的糖水,嚐起來滋滋作響的甜。

我很少聽到聖惠唱出這種感覺,所以<なんで>聽起來讓人感覺很新鮮特別,如果說今天演唱者是カナ的話,我或許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看到<風乞うて花揺れる>這個歌名時,腦海中第一個聯想到的是谷村新司的<風姿花伝>。
或許是因為受到那首歌的影響,生物的<風乞うて花揺れる>聽來多了那麼點惆悵,又別具凋零美感的詩意。
我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在這首歌中聽見了什麼惆悵的心情,又為什麼有種什麼從眼前消失的無奈從心中升起,或許是因為那彷彿歌詠著凋零的詩意之美,原本就是一種朦朧的無法形容的領會吧。

<MONSTAR>也是風格輕快的歌曲,或者我該說是明快狂亂會更明白一點?
生物的專輯中總會放上一首這樣的歌曲,而我總無法免俗地都會拿它們和我覺得生物最瘋狂的<東京猿物語>來比較,然後每當這麼一比就更讓我清楚地發現;<東京猿物語>的經典地位是如何地不可動搖。
我還是覺得<MONSTAR>的瘋狂多少還是有些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勉強,但是或許它的瘋狂是單單從耳機或音響中無法感受到的吧,好比當年的<じょいふる>,原本不是很喜歡,但是拿到演唱會上一唱,整個感覺完全不同,也許我該看一次<MONSTAR>的現場演唱再來談談<MONSTAR>會更好一點。

<恋愛小説>,又是一首讓人感到風格很懷舊的歌曲,不過<恋愛小説>給我的懷舊感,是讓我想到了生物還在地下樂團時期的懷舊,依稀令人想起了 04 年那張專輯中的<真夏のエレジー>。
聽這首歌的感覺,好像是現在的生物用他們的方式在詮釋以前的歌曲,一度以為生物應該不會再出現這種風格的歌曲了吧,因為重唱以後也會改變節奏,沒想到在<恋愛小説>上讓我找到了地下樂團時期的生物,只是當然聖惠的歌聲和生物的編曲都已經比那時候更成熟了。
但是也就是如此,所以能夠再一次聽到,才代表那有多珍貴。

第一次聽<東京>就真的完全被震攝住了,不光是覺得好聽,而是歌曲有種很深刻很深刻的不知名情緒,似乎在某種冰冷的氣息中凝視著遠方想找回和想著什麼的痛,彷彿快要哭出來一樣聲嘶力竭的嗚嗚低鳴,透露出至哀至悲地確實感覺到失去也挽不回來的心痛。
聖惠的歌聲在<東京>展現了無與倫比的穿透力,精準地表達出東京這個讓人同時夢想又心碎的城市,帶給人像沙漠般一無所有的深深孤獨,那種孤獨如此地空曠,毫無回音地連哭聲都顯得沙啞。

「東京什麼也沒有,空無一物」
「東京是個幻影,對所有人同樣都公平的幻影」
聽這首歌時,讓我想到了宮部みゆき在<不要背叛>這篇短篇小說裡的這幾句話。

專輯中的最後一首歌,從<ハジマリノウタ>之後,風格多半都帶有說再見的晚安曲,或者像是預告般激勵著期待明日的心情的歌曲。
<ぬくもり>的風格偏向後者,旋律走的也是平穩的慢歌路線,並不刻意催淚,但是卻帶給人某種擦乾眼淚繼續向前的勇氣,剛好也跟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笑顔>前後呼應,生物的歌曲往往就是讓人想哭,但又不至於難過,雖然有眼淚,但最終不忘鼓勵笑容。
讓人對未來抱有信心與期待,其實也是生物歌曲風格其中一個訴求的顯學,以這首歌做為結束,算是不過不失也中規中矩的表現,同時也非常切合專輯名<I>的主旨:
這就是生物,生物就是如此。

是說,比起一張張單曲,其實我更喜歡聽生物的整張專輯。
或許是因為我覺得生物有太多傑作是非 A 面的主打歌,那些作品在單曲中出現的數量太少,而專輯就很能呈現出生物的這個特點。

發行精選輯以後,不到一年就又出了個人專輯,這中間的時間差實在是隔得太短了啊,而且這張專輯和新單曲只差了兩個禮拜。
歌手與團體在當紅的時候,似乎都免不了密集的活動與作品,只是我常常會想,像生物這樣的創作樂團,太過密集是否是件好事呢?每每想到此就讓我感到很擔心。
不過,生物後來的發展似乎證明了一切,所以那種擔心,我想是一個歌迷杞人憂天的碎碎念吧。

相較於<I>,老實說我是更喜歡去年的<NEWTRAL>,因為我對那段時間生物的作品不是很喜歡,所以對那張專輯感到擔憂,結果那張專輯好得讓我驚訝,而<I>嘛...近一年來生物的表現讓我覺得逐漸回到了過去剛喜歡他們的時候,所以難免有過高的期待而有所落差吧。

但是,<I>真的還是讓我有生物回來的感覺,雖然覺得和期待有些落差,但那種回到原點的感覺確實存在,<I>使我看到了;現在與過去已經逐漸合一並走出自我的生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