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拖太久了...

火鳳燎原 -- 042

大戰,只在爆發的那一刻,而勝負結果也就是在那一刻之後的事情。

但是戰爭並非如此,在決定性的戰役出現之前、沒有人能預料戰果,而在大戰之前的攻防衝突的互有勝敗,或許為日後的結果埋下了種子,也或許根本影響不了什麼。
一步步地部署、一點一滴地計算、一座座城池要塞的攻拔,獲得的籌碼越多,在大戰中獲勝的機會就越大,那就是戰爭。

現在火鳳中的赤壁之戰,就體現了這種爆發前的對峙態勢;動與靜、攻與防、進與退,都是在連續不斷的得失算計與利害衡量。

陳某對於這種陰謀詭計的描述十分上手,只是因為鋪墊得太長而且畫面場景的轉換太過跳躍,有時在回數連載拖太長的客觀因素下,很容易使得觀眾在結果還未出爐之前有種霧裡看花的模糊感,畢竟火鳳中的每個人物與對話都已經有了既定的模式;即太有深意也莫測高深,如果不是一口氣讀將下來,很難擘清輪廓 ( 所以後來我放棄連載而直接等待單行本 ),但整體來說依然瑕不掩瑜。

演義中的太史慈死於合肥之戰,史實上的太史慈則在赤壁前兩年留下「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的嗟嘆後病亡。
而在這集火鳳中,可以看見陳某將他敘述謀略層疊的最高藝術表現,他把演義中合肥之戰中戰死的部分改寫在赤壁前夕的海昏,在時間點與悲壯戰死的史實與文藝間作了巧妙的平衡。而這段改寫不但凸顯了太史慈的武者氣概,也讓他的戰死與海昏的陷落在火鳳中扮演了至為重要的關鍵;重要大將的死與重鎮的失去必定對孫吳有著極大的震撼,而相對於搶奪制江權的曹軍而言也是莫大的鼓舞,然而孫權與周瑜並不因此敗而一蹶不振,相反地很快就部署了下一步計畫,看似讓曹軍渡江登岸奪得戰爭主導權,卻也藉此問罪黃蓋而演出了赤壁之戰中最經典的苦肉計戲碼。

火鳳燎原 -- 043火鳳燎原 -- 044

從黃蓋的反應,可以得知苦肉計不是事後的反應,而是一種早已安排好的默契。當然這絕不是早已將太史慈作為棄子,只是最壞打算之下求諸逆種的一張牌。

火鳳燎原 -- 045

我總覺得;太史慈的光芒在與孫策的神亭決戰時最為燦爛,歸順孫策以後的太史慈感覺上已不復往日風采,也許是孫策本人太過耀眼,自他以後的角色都很難超越,包括五奇周瑜,也是在赤壁之戰時才恍恍惚惚地感受他佔了一席之地,可是儘管如此,我依然感覺陳某在這場赤壁之戰捧的是老七孔明,儘管他出場不多,但劇情卻似乎都隱隱然地照著孔明的佈局在走。
作為主軸的水鏡奇人尚且如此,其他角色當然也就更不用說了,周瑜好不容易才 ( 好像 ) 在赤壁之戰找到了自己的主角定位,而且對照他史實的一生,這也很可能是周瑜唯一也是最後的丰采。
孫權還能插入時機演講繁衍的的定義,藉以抬高自己三國君主的地位,太史慈呢?從孫策死後就幾乎確定沒有太多的舞台,如同周瑜只剩下赤壁,太史慈也只剩下合肥--相較於史實未立寸功而逝的遺憾,死戰張遼或許更適合火鳳中的太史慈,正因為太史慈最適合這個舞台,放在什麼時候都已無關緊要,對於陳某而言,考慮讓太史慈的死能對劇情產生什麼意義,才是漫畫家要考慮的吧。

也許,陳某沒把握在日後的合肥之戰中安排太史慈死亡的積極意義,也或者是他不忍讓這個與孫策惺惺相惜的戰將沉寂到那時只是為了出場赴死,所以就讓他戰死在海昏,成就了黃蓋的苦肉計。

火鳳燎原 -- 046

我則認為;孫策死後,太史慈其實也隨之死去,火鳳中將孫策與太史慈的知遇與相惜描寫得十分動人,甚至超越了孫策與周瑜的結義之情。總覺得孫策與周瑜之間情感的體現是那種超越君臣上下的默契,而孫策與太史慈之間洋溢的是身為武人戰士的相知。周瑜能夠洞穿孫策的計策與佈局、甚至是野心,太史慈則比任何人都明白孫策的大膽與勇猛。

 火鳳燎原 -- 047

所以,太史慈激戰張遼,想到的是孫策,他的忠君之心大概早在孫策身亡時已隨之而去,剩下的只是追隨摯友的道義與戰士的意志而已了,死在張遼這樣的強敵之手,也正滿足了太史慈的義氣與武魂。

火鳳燎原 -- 048

周瑜、孫權藉由要塞陷落的「退」試圖營造反守為攻的態勢,曹操則在賈詡的主持下擴大「進」的進攻成果,我想;以賈詡之智與司馬懿之狡,必然明白黃蓋的詐降與周瑜以退為進的陷阱,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更何況在這種即將統一的臨界點之上,主攻的政府軍沒有退縮的空間。

火鳳燎原 -- 049

而且,相信即使有什麼陰謀詭計,賈詡與司馬懿也有識破的絕對自信,以人才與資源來說,曹操方都佔有徹底的優勢,就算是對手挖洞誘使他們跳下去,萬全的準備也可以扭轉情勢,在那個形勢之下任誰都會這麼想,孫權與劉備一定很清楚這一點,他們所能依恃的只剩下茫茫長江天險的地利,還有將士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背水氣勢。

所以,孫權再次重申生存與繁衍的演講是必要的一著,為了鼓舞將士士氣不得不然的舉措,而且也加強了自孫策以來漠視忠義名教而重視自身權力的主張,我覺得這也暗示了孫吳在三國中鞏固自我的目標方向,多少在為未來孫劉聯盟會因為荊州問題而分裂的態勢埋下了伏筆。

火鳳燎原 -- 050火鳳燎原 -- 051

其實,在周瑜勸說龐統未果而孔明跟進的時候,孫劉間既合作又拉後腿的情況已隱約浮現,而到了現在則更加明顯,太史慈之死與海昏陷落,使得曹操主力得以渡江,在陸路推進佔線而緊逼夏口,迫使劉備必須要直接面對曹操陸軍的壓力,周瑜不讓劉備有作收漁利的機會,讓曹操來盯緊劉備,但同時周瑜也藉此宣示自己才是赤壁的主角、孫吳軍才是聯軍的主導。

火鳳燎原 -- 052火鳳燎原 -- 053

一場赤壁之戰,看似決定孫劉保衛主權與曹操政府軍統一天下的分野,事實上正是三國時代的分裂開始。

火鳳燎原 -- 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