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對不起,我決定要放棄你…」
這是電影「信」的海報上宣傳的一段文字,這部電影由玉山鉄二、山田孝之、澤尻英龍華主演,說的是一個犯罪者家屬在社會上到歧視的故事。

而最後,身為主角的弟弟直貴,寫了信給犯了罪在獄中服刑的哥哥剛志,他告訴了哥哥;自己在社會上受到的待遇,最後;他決定與哥哥徹底地變成沒有關係的人。
這是個說出社會世界不平等與歧視的故事,隨著這部電影在台灣的發行,小說也終於有了中文版的問世。

其實,這部電影我一直沒有看過,雖然是我喜歡的東野圭吾作品,也是我喜歡的山田孝之出演,但我還是沒看過,原因在於;在知道有這部電影之前,小說就讓我翻了一半,我想等看完小說再看電影,因為這本小說在我心中還有著未完的感覺

但是拖了很久,最近才把小說給看完

 

書名:てがみ ( 信 )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張智淵
出版:獨步文化
   2007年08月11日

東野圭吾 -- 信

 

書名的「信」是這樣來的
在哥哥剛志犯下殺人罪入獄服刑後,他每個月都會寄一封信給弟弟直貴、給這個他在世上唯一的親人,這是傳達關心與親情的家書

東野先生透過信,來描寫兩兄弟的心情與時空,雖然整個故事裏,這些信出現的時候篇幅並不多,但它們確實是貫穿這本小說的重點

 

 

錯誤是「罪」、歧視是「罰」


而「信」真正在說的,是犯罪者被社會排擠歧視的血淚
當然,犯罪的人被另眼相看,這還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信」卻不是從犯罪者開始來講,它的重點是;犯罪者的家屬

直貴因為有個殺人犯哥哥,從哥哥被逮到以後,直貴身邊的空氣完全不同了,即使大家都不說;但直貴也知道,每個人都無法像以前一樣對待他,這是顯而易得的感覺,為了生活放棄學業,直貴還能理解,他不能了解的是;殺人的是哥哥,為什麼受到異樣眼光的人是他?

因為哥哥,讓直貴的工作沒了,到哪裡都一樣,只要哥哥的事情被知道了,這份工就一定會丟
週遭的人也是,不管是學校的同事老師、還是工作上的同事主管,每個人都對他保持著一地距離,有禮客氣但是並不親密

這是種想像不到的歧視
被排擠於群體之外的歧視

從事實來看;殺人的是直貴的哥哥剛志,要被社會排擠歧視的應該是剛志 ( 不是說「歧視」這行為是正確的,而是常態情況下的印象該是如此 ),而剛志既然已經因為自己犯的罪被關到了牢裡,照理說;這樣的情況,應該是結束了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剛志在獄中贖罪,而直貴因為剛志的罪在社會上受著煎熬

我在想;是東野先生誇大了這種社會的歧視現象、是日本國情相當不同嗎?因為就像前面說的;對於犯罪者和受刑人抱有異樣眼光,雖然很傷人,卻是可以理解的現象,可是;將犯罪者家屬一起包括進來,會不會誇張了些?
但是;再仔細一想;台灣不也是發生過如此情況?在我當學生時那轟動台灣的白曉燕命案,作為犯下綁票殺人的陳進興,即使在伏法死亡以後,整個國家社會對於其遺孀眷屬,依然懷抱著相當大的敵意,最後連幼小的孩子都必須送到國外讓人認養
在質疑日本、東野先生是否誇大現象的同時,我才想到了;這不是單一國家的社會群眾文化,而是一個普世存在的事實,因為才在不久以前看到在我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平心而論;雖然理智上我自己知道;該給反罪者自新的機會,因為他們可能像「信」裡面的剛志,並非真的壞人,只是一時貪念與錯手,我也知道;像直貴這樣的人是無辜的,他並沒有犯罪,做錯的人是他的哥哥剛志
但是理智上了解歸了解,「知」與「行」卻是無法一致,這就是矛盾可悲的所在,明明知道,卻很難做到

如果;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我會怎麼對他呢?
我想;我會努力地做到不對他另眼相看,禮貌地與他往來

但是看完了「信」以後,我才知道;這樣的我,也正在無形中給予了歧視,因為當自己想「努力」、「盡量」的同時,就已經是對這個人以不尋常的態度對待了
當我看到直貴在書中吶喊著
「為什麼?為什麼這個世界教導著平等,卻又默許著歧視?」,我想到的是日劇「我們的教科書」中的學生兼良陸的反問;「難道要我長大後變成這樣的大人嗎?」

在不知不覺間
很多時候,我們做的是我們不想做的事
很多時候,沒有察覺之下對某些人成了傷害
很多時候,跟著群眾的吶喊不見得正確

然後我覺得了;做人真難~~
我突然之間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同情直貴與剛志?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去譴責對他們歧視與差別待遇的人?
因為我可能也在沒有發現的情況下,成為了默許、或者是執行歧視的人

只能說;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它雖然有一個應該是正確的道德正義,但是卻無可奈何地必須要在某些情況下去漠視它,不對,該說是集體選擇漠視
如果不這麼做,反而會覺得惶恐與焦慮了

從這點來看,其實能夠理解到一件事情,就是所謂的「犯罪」責罰
因為這個世界是這樣的,不是只因為你遵循法律途徑贖罪,就代表已經洗淨罪愆,「罪」的烙印不單單在於法律的定義,法律是一個規矩,制定出來的規矩,但不是只要一切照法律中的處罰來做,就是一切沒事了

在日劇白夜行有一段名言,是亮司在圖書館網頁上留下的留言:

請告訴孩子們
真正的懲罰
會永遠留在心中
吞下的罪惡侵蝕著靈魂
不久之後連那身體
連生命也都被吞噬殆盡了
請在那之前
告訴父母們吧!

我會想到這段留言,其實是思考到了;比起刑期、比起坐監,真正可怕的除了這些空白消失的歲月,不就是來自「留在心中真正的懲罰」嗎?
當然說的並非是良心的苛責,而是這個社會看待你的態度,在這樣的眼光之下不斷地被提醒自己犯過的罪,遭受著冷眼排擠的滋味,而且不只是自己,連自己的家人也會受著這份刑責的責罰,在社會上艱苦難行

「信」的後段,直貴工作的公司社長;平野社長親自和直貴談了一番話,是「信」裡面以社會人角度去剖析這個事情,大意是如此;

歧視是沒辦法的,因為人都想離罪犯遠遠的,最好不要牽扯上任何關係,所以排斥罪犯和與罪犯有關的人,是正確的情況,是一種防衛的本能
殺人當然是不對的,被殺的人一定也有愛的人,被奪走愛的人怎麼可能願意原諒加害者?所以自殺也是不對的,殺了自己也會讓愛自己的人傷心
犯罪者被判了刑罰而在獄中贖罪,而犯罪者的家人也在社會上遭受刑責
我們必須要歧視犯罪者,這麼做是為了讓罪犯知道;犯罪會使自己的家人痛苦,他們被法律宣判了罪行,而他們的家人則是被社會宣判了罪責

這是把歧視合理化的一番說詞,但奇異的是;我竟覺得還有點道理,雖然也許所有的人做起「歧視」這件事並沒有想到這麼多,也不是本著這麼大的理由才去這麼做,可是,結果還是就像這位平野社長說的「犯罪會使自己的家人痛苦」一樣,確實地,這些話可能是粉飾自己歧視的不正當性,但從結果論,並非沒有道理

就從這個部份來說;「信」這本書的警視意味相當沉重,雖然它的基調不像白夜行如此陰沉,但是它提出的警告卻十分沉重,罪惡的枷鎖是如此地沉重,制裁罪惡的不只是法律的刑罰,整個社會都會給予制裁,不但只及於己身,甚至是連週遭的親族也要背負如斯之重
所以,怎麼可以犯罪?

個人的感覺源頭還是在於犯下了罪,也許社會世界這樣的歧視對待是畸型不公平的,可能造成更生者走向回頭路再度犯罪,而成為了一個輪迴
但是;追根究底還是在最前面的犯罪所引起,是根本所在

原來;這就是罪惡的重量啊~~

 

 

「信」的親情連結


直貴在哥哥入獄後,在社會上忍受著歧視痛苦前進
直到最後,他決定要斬斷與哥哥剛志的關係,因為「殺人者的弟弟」這個身分讓他被壓得喘不過氣,不只是工作,喜歡的女孩、樂團主唱的夢想

犯罪者所遺留的罪,傷害了自己唯一的親人,然後;連這親人也只能做下放棄的選擇

直貴恨的;與其說是哥哥剛志這個人,還不如說;恨透了與他有著兄弟關係,所以讓他寸步難行
所以他寫了最後一封信,決定與哥哥斷絕關係,他不想一輩子活在這種歧視中,連妻子、孩子都必須背負這種指控,看到這個結果,是讓人感到難過的,東野先生在最後並沒給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社會對剛志和直貴的歧視依舊,直貴一路奮戰,最後選擇的是放棄,他不想再繼續這麼辛苦努力卻又只能換來失望

哥哥剛志在收到弟弟的最後一封信後,這才明白自己帶給弟弟的痛苦,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監牢的剛志比直貴幸運,他因為殺人而服罪刑,雖然要坐上十五年的牢,但是牢獄中的世界卻還是比起直貴的生活來得平靜 ( 也許也並不是平靜的,只是就他寫給弟弟的信中內容,會感覺剛志不像弟弟一走得樣跌跌撞撞 ),所以他很單純地以為,坐牢的自己,只是害直貴必須負擔生活家計;而不能唸完大學而已,他也沒有想到,殺人並不是在獄中贖罪懺悔就什麼都沒了
所以他持續地寫信,寫信給他唯一親愛的弟弟,剛志的人生,其實停留在殺人入獄那一刻,因為他沒有機會在社會上繼續往前推進自己的時間,所以他認為一如往常,不認為有了什麼變化
而在他坐監的這段時間,卻是直貴在社會上;代替哥哥接受這樣的懲罰

直到那最後一封信的寄達,剛志才知道;在自己不會有變化的這些日子裡,弟弟直貴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剛志是關心唯一的弟弟,也只有他是自己親情的依靠,是在獄中漫長歲月中最大的慰藉,但是這些信件,卻不斷地提醒直貴;哥哥是一個殺人犯,自己的生活因他無法平靜、一切的努力因為哥哥都一再地成為泡影
直到他再也無法負荷得更多,只好完全地捨棄與放下,所謂的親情羈絆此時卻是如此沉重,因為再也擔不起來了

剛志也因為這封信,發現自己不只是罪行帶給了家人傷害,連原本該是傳達溫暖關懷的書信,對弟弟而言也是種傷痛,這在他寫給被自己殺害的老太太家屬的信中有提到,剛志這才明白,他所送的信件,是在高牆之內不明世事下的天真想法,同理;寄給受害者家屬的道歉信亦如是,因為一再地道歉;只是提醒了那樣的傷痛,只是自認為已經贖罪的自我滿足

於是他聽弟弟的話,沉默地任弟弟切斷與他的關係,而他也不再寫信給被害者的家屬
因為;都無助於傷痛的撫平,不如在獄中守完這贖罪的刑期

但是我想;這一切的一切,雖然剛志是加害者,其實他也是很痛苦的,像他這樣的人;最需要的就是親屬的支持,直貴不過是身為罪犯的弟弟,就受到如斯歧視,更何況是剛志本人呢?而剛志出獄後,想必會受到更大的壓力,到時候;沒有親人的支持,要如何成功更生呢?
而這唯一的親人卻離他而去,更令人難過的是;是因為自己犯的罪牽連弟弟,讓他飽受痛苦而選擇了切割
這才是一種,被世界遺棄的痛吧

直貴還是幸福的,也許他在切割以後,可以和妻兒到一個沒有人能認出他們的地方開始新生活,但是;剛志就不行了

不過「信」的結局,其實感覺還有未竟,是那種該說的雖然都已說完,故事卻應該沒有完的感覺,直貴做下這個決定,不見得是堅持的,在哥哥殺人入獄後,直貴一直在摸索著生命的道路,在故事的最後;他好像找到了答案,可還不是完全的答案

在他看完剛志寫給被害者家屬的那封信時,心裡也受到了衝擊
原本以為;那樣內容冷酷的信件剛志看完以後一定非常生氣不滿
但是;剛志卻懊悔自己對弟弟做的事情,覺得自己不該寫信
雖然這些年來,直貴因為哥哥的罪而在社會上被孤立,受到了傷害,但是自己最後的一封信,一定也狠狠地傷害了哥哥

要割捨切除,用說的很簡單,但怎麼能容易做到呢?那可是親情啊
在那時候直貴也這麼想了,沒有那些信件,也許自己就不會受苦 ( 信只是代表,最主要應該是意指如果哥哥並不是坐牢 ),但也不能摸索人生的道路

或許;在他的人生中,這些傷害必須要視為自己一定要去克服的,這樣想是會比較好過一些的
直貴最後也體認了,哥哥就是哥哥,因為是親人,所以任何事情只好概括承受,雖然痛苦,但是也因為如此,在概括承受的同時,才能知道那份親情的連結,即便最後只剩薄薄的信紙來維繫

所以他在最後開不了口、發不出聲音,唱不出歌來
因為他看見了他的哥哥
應該是在那一瞬間,多年未見的親情湧了上來、也想到了因為哥哥帶來的歧視、還有這些傷痛帶來的成長
所有的情緒一下子都一起出現,喜怒哀樂愁苦揉合在一起,全都再也分不清
所以什麼都再也說不出了

我想;直貴還是沒找到真正答案,也不可能真的放棄哥哥剛志
他還會在未來的人生中繼續尋找答案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