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看完了「Heaven's Door」。


這部從08年「L change the WorLd」將上映時便傳出消息的電影,在09年的二月七日於日本首映了,不過身在台灣的我,沒有那樣的福分同步地進戲院觀賞,只能等待DVD的發行,DVD是在七月才在日本開始發售的,想想;這部電影我等了一年半。


正如我常說的,喜歡上小麻由以後,早已習慣了等待,這一次等待「Heaven's Door」的心情,和08年對「L change the WorLd」不太一樣,去看「L change the WorLd」的時候,才剛喜歡上小麻由沒有多久的時間,那時心裡很急、急著想看到麻由,那時候的心情是這樣的,不過現在卻是一任平靜,似乎是在喜歡上她以後,因著一直沒有盡頭的等待,重複著思念啊思念的寂寞心情,磨圓了急切期待的稜角吧?
老實說;我已經不強求了,只要能看到麻由就好,這樣就好,其他都沒什麼了


「Heaven's Door」的DVD發售以後,對於這孩子珍貴的初主役,我參與了論壇的團購購買了它的Blu-Ray,想想這根本是呆瓜在做的蠢事,我根本沒辦法看Blu-Ray,買回來現階段的價值僅止於收藏,並無太大的實際用處,可我是這麼想的;對於麻由的初主役,總該做點什麼事情讓自己感覺是參與了她的這個時期,當下與日後的追補是兩樣不同的感覺,我想要的是當下的「參與感」,以後、也許過了很久好久的以後,可以在回想的時候告訴自己;「啊~~麻由的首主,我在第一時間擁有了它」,想到了未來我可以這樣去回味、去懷念,頓時覺得現在這個時候的心中充滿了說不出的喜悅


或許那正是收藏的意義所在,收藏的不是物品,而是藉由這樣東西來達成形式上的擁有,通過了這樣的行為保存了值得珍視的情緒與情感,在日後就會變成了心底一個難忘的甜美的回憶,對我而言;一樣物品的珍藏與否,不在於它是否在市面上有著限量或是高價值的珍貴評估性,而是在於它在生命中的某種階段必須存在的必然性,我珍藏的不是東西,是我的情感、我的愛、我的記憶和我的心啊…


仔細想想;也只有小麻由的一切,對我而言才能購成有價值的存在,其實很多她的雜誌、DVD,我買了以後僅僅在入手時看過那麼一遍而已,後來就一直收在櫃子裡沒去翻看過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惟物實用者,但是就是碰著了她,完全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等了一年半以後,終於盼到了「Heaven's Door」的DVD發行,到了發售的那一天,不能不說自己其實是有種異樣的說不出的感動,在感動什麼?我也不知道,只是確實地有很難言喻的激動心情在心中起伏未定,雖說心情不再急切,但是喜歡麻由的心情卻怎麼也沒有改變,是這樣的感覺吧
當我在「Heaven's Door」看到小麻由時,原本以為因為她安靜沉寂而太久不曾波動的情緒,又再度地騷動起來,那時候我確立了一個想法;始終現在的我,唯一喜歡的還是這個孩子啊
只是我在那之後並沒有很快地就把這部電影看完,而是拖了很久很久,大概在DVD發行兩個多月後我才看完了這部讓我朝思暮想的電影


為什麼呢?


最主要是時機很剛好地在「Heaven's Door」DVD發售的前後時間,我的工作形式和生活型態有了一些變化,這一段時間來我一直處在適應生活與調適心情的階段,所以「Heaven's Door」就一直都沒看了,而且或許是等了太久了吧?入手以後反而有些放鬆的心態出現了,心裡有個聲音告訴自己「唉呀~~想看什麼時候都能看嘛!」的言語誘惑自己鬆懈,雖說最後我還是看完了,但是回顧這段時間竟有這樣的心態,不由地對麻由產生了些許愧疚的罪惡感,雖然一直說很喜歡她,但是又不斷找理由去推拖不看「Heaven's Door」,有點嘴巴上說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感覺


不過同時我也對自己是個麻由命感到很驕傲,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我沒有看新的日劇和電影,只看了麻由的「Heaven's Door」和「GOEMON」這些作品而已,當時我是這樣想的,要我把時間留下來看其他的東西啊~~?別開玩笑了,先看完小麻由的,其他以後再說,只要沒看完這些,那別的都給我排到後面等吧!
說到這裡突然有點覺得自己像神經病了…


簡單的說;我對於「Heaven's Door」的期待是很大的,在我看完這部電影前,「Heaven's Door」就一直在我腦中成為一個常態性的影像,尤其是電影上映前那段時間的訪談視頻和雜誌訪問,簡直就是種狂轟猛炸,我總覺得在那段日子裡幾乎是看到了麻由就想起了「Heaven's Door」,是這麼樣強烈的提示,也不自覺地養大了我期待的心理


不過期待得越深,也會相對地感到恐懼,害怕越是希望便越容易失望,畢竟在「Heaven's Door」上映前,我看到了麻由提到對於演技的瓶頸,再加上這段麻由作品較少的期間,僅有的幾次表現確實不是很亮眼,所以也會不自覺擔心著


只是不管是高興還是害怕,終究還是要看的啊~~我還是得知道;
「Heaven's Door」裡的麻由表現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她又如何去演繹白石春海?又或者說;白石春海這角色,麻由演的如何?


以我的感覺來說;覺得麻由的表現只可以說是「尚可」吧,不算大好也不是大壞
如果說;從我這樣的感覺,回頭去對照自己的恐懼,有些遺憾地讓是煩惱的情況成真了一半,不過很慶幸的是;幸好不是全部,只有一半而已


演技這種感覺,其實是見仁見智的
如果她不是福田麻由子,平心而論這樣的表現,還是算可以的,規規矩矩地沒有特別之處,四平八穩地並不算差,但就是因為她是福田麻由子,所以我無法持平地看待,我覺得;小麻由可以表現得更好的,就像我在「The Quiz Show 2009」的心得中提到過的;可以說是不差、但就是差了那麼一點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到位的演技,現在的小麻由就好像卡在這只差了一些些卻到不了的、不上不下的尷尬境界,以前的她卻似乎能在不經意間便越過了這個距離,到達那演技很令人讚嘆的境界,現在卻很像是;她很努力地想要靠近,卻越來越遠,那一點點的距離是那麼地巨大


我用一個簡單的方式來形容,前面一段這個我說的;看似很玄妙的「境界」和「距離」是什麼樣的感覺,以前的小麻由給我的印象是;
小光就是小光、小雪穗就是小雪穗、小步就是小步、美咲就是美咲…
現在的麻由,卻怎麼看都是福田麻由子在演あかり、福田麻由子在演春海,過去渾然天成的一體感不見了,麻由的個人味道變得很重,可是從角色身上散發出的強大存在感卻減弱了些,我很深切地感知到;眼前的小麻由非常努力地想讓自己更像角色,更確切一點地說;她嘗試著要讓自己變成這個人,但是改變的痕跡卻變得明顯
小麻由是在演戲,最後是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以前自然天生的演技現在好久都沒看到了,舉手投足間都多了些斧鑿的刻意


這是我前面提到的「恐懼」,很不幸地這樣的恐懼在看完「Heaven's Door」以後,無法擺脫,我是真心地希望;不要讓我的不安有一絲半點的成真,可是天不從人願


當然很值得慶幸的是;並非完全的成真,因為麻由依然還是有著最低水平的水準表現,其實如果不要用我所認識的麻由印象,去套用這一次麻由的表現,基本上大體還是可以的,當然心中難免會擔心,擔心麻由一次次去挑戰自己的最低水平,某種意義上嚴格地來說;那無疑是越比越爛的墮落
但我想;小麻由既然深刻地感受到「瓶頸」的存在,想必她一定是有察覺到的,現在的我是很好死不死地看見了這無比尷尬的陣痛期了,雖然對於她的這些壓力和掙扎會覺得很心疼,可是…我相信她會破繭而出,再次地蛻變成更好的模樣呈現在我的眼前


我感覺麻由對自己來說不能不說是相當特別、而且獨一無二
縱使是麻由在「Heaven's Door」裡的表現並不使我滿意,即使那樣的不滿意也帶來了些負面的想法,但是能夠看到麻由的身影,這些不滿與不安很快地就會被我遺忘,看到她,我的心靈便會進入乾淨、沒有一絲雜質的意識形狀,是彷彿周圍都成了空白一片的朦朧狀態,眼中只有小麻由,貪看著不捨離去
不管是最初剛喜歡上麻由時既驚嘆又懵懂的心情、還是到了今天紛擾複雜的心疼,喜歡的感覺始終沒有變過,這是在當時我察覺自己喜歡上麻由時的模樣,我也許變了很多,但是麻由給我的這份心情,卻是不曾消褪且一再地喚醒我,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變過


拉哩拉雜地又說了堆自己都覺得噁心的話XD
再回到關於麻由的演技表現來說;
說到了麻由的演技表現,就不能不提提她主演的「白石春海」,我覺得這個角色是有些問題在的,不管是本身人物的性格設定、還是後來衍生的劇情發展,「白石春海」感覺制約了麻由演技的發揮,哪…我覺得這角色對於麻由的表現也是該負起責任的,正如同あかり該替麻由承擔些責任一樣


從開演到落幕,我一直搞不懂春海、這個小女生的性格與想法
春海在故事開始進展後,給了我三個階段的不同感覺


最初春海的豋場,是一個因久病而對世俗感到無力,而讓自己將這樣的無力感轉化為憤怒的叛逆女孩,抽菸和喝酒都很具體地表現了她憤世嫉俗的不滿之情,這樣的不滿藉由狂意上揚的酒性,昇華成了徹底的行動,和長瀨智也飾演的青山勝人、一個與她一樣即將失去生命的癌症末期病患偷了跑車,執意地前往沒有見過的大海
這時候的春海,符合我在還沒看「Heaven's Door」時,只經由預告認識的白石春海,一個因為從沒離開過醫院、又認知到自己先天性的疾病已經回天乏術,於是想瘋狂解放自己的小女孩



但是在放縱過後,酒醒了、原有的心性也像醒了一樣,回復成原我的本性,這時的春海給我的感覺是既天真卻又穩重
天真的是;她把在車內找到的手槍當成玩具一樣的新奇玩具遞給了勝人,春海根本不知道這件物事背後所代表的凶惡象徵,那便是屬於她的天真,可她又用著成熟穩重的口吻對勝人說;搶劫是不對的行為,那像是不明邪惡意圖的孩子,卻能振振有辭地指責邪惡的事件,這是個尖銳矛盾的反差,不理解槍枝圖騰意義的春海卻可以明白;搶劫是犯罪的行為,但是她卻遺忘了;執行犯罪行為的工具是什麼
我覺得第二階段時候、這樣矛盾的春海是很迷人的,人本來就是奇妙複雜的生物,很多時候便像春海這樣吧?我們知道某些事情是不對的,但是為什麼不對?為什麼必須譴責?其實卻是迷惘的,對於已經發生的結果下了斷論與結論,但是;卻從未去想是為了什麼?又是因為什麼?那樣的過程探究



最後一個階段;是春海和勝人結伴到海邊的最後旅程



這時候的春海溫柔堅強,一如飾演勝人的長瀨智也所說的;帶有母性的感覺,雖然春海是個孩子,比起身為大人的勝人,在某些時候的言語和態度卻更為成熟,成為勝人人生最後旅途的精神支持
我覺得在這個時候的春海讓勝人結合了母親與大海的記憶,母性這種無法言喻的氣質是一種女性的本能,在最後的這一段路,勝人帶著春海前往她從未見過的大海,但是同樣背負著即將死去的命運,不管是勝人還是春海,彼此之間都會有種生命共同體的連結感,因而互相依賴著,勝人在這時依賴著身邊唯一的女性,其實也算是男人普遍的、沒有道理的從女性身上汲取著戀母的記憶吧
喜歡小麻由以來。這是首次看到她的眼神如此溫柔,有幾幕春海望著勝人的眼睛迷濛深情,很讓人會不禁地嫉妒長瀨演出的勝人,真是羨慕啊,給這樣美麗的眼睛那麼溫柔地凝視著,真是好羨慕、好羨慕啊 ( 打滾~~ ),要是我能被麻由這樣溫柔的凝視,那真是死也甘心啊



這三個階段的春海,分開看十分吸引人,但是合著看卻讓我感覺迷離,因為這個角色整體性格及印象不穩定度很高,才適應了前一個、又必須要面對下一個模樣的轉換,是疲於奔命、馬不停蹄地必須去再次的觀察
我自己的感覺;最後那個階段的春海才是她最原本的面目,是個纖細溫柔的孩子,從小在醫院長大的她,相較被宣判活不過三天的勝人而言,面對「死亡」這個課題,春海也許早已想過許多次也早已有所覺悟,所以比他更能用平常心看待「死亡」,春海只是遺憾沒有看過大海、沒有談過戀愛、沒有過快樂的玩樂
所以當「死亡」造訪時,春海是能夠淡然地面對的,因為死無所懼,早已是會到來的事實,而勝人卻是以沒有明天般的末日頹廢心情去看待「死亡」,狂暴的、不受控制的勝人,必須經由春海這個小女孩撫平慰藉自己即將死去的莫大恐懼


但是如果我所認知的春海是這麼地溫柔,為什麼在飯店看到媽媽在電視上哭著要勝人將女兒還回 ( 她和警方認為春海是被勝人綁架 ) 的時候,卻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啊…這就是說,我們被通緝了吧」呢?如果她能在和與自己命運相同的勝人身上,尋求到共同、互相體貼的心意,為什麼對母親卻是如此地冷漠呢?
從春海母親的語意和態度來看,他們母女之間並非存在著不和諧的矛盾,這是令我感到十分錯亂的一點,即便在醫院的日子多麼無聊,即使因死亡的接近而渴望瘋狂解放,但是春海怎麼會對母親這樣的無視呢?



記得在看電視新聞報導的前一晚,春海也曾若有所感地對勝人說:
「我的媽媽,每天都叨念著好可憐好可憐,像悲劇的女主角一樣地哭泣,情緒非常地陰暗」
「但是,等我死後她就能安心了,可以再婚、也可以再組新的家庭」
這可以看得出春海對死亡這件事的淡定態度、還有她對母親的溫柔貼心,但是睡過一覺醒來後,昨晚的體貼就不見了,面對母親的殷切哭喊視若無睹,這不能不說是極細微卻極重大的敗筆



「Heaven's Door」內的春海,有許多這樣的敗筆出現,春海這個角色是複雜的,但她的複雜不是源自於這個角色的性格與心境,而是劇本與導演刻意地想使這個角色具有更多的面貌,而把這些思考強加於春海身上,因此我總感覺不出春海的一體感,太多的矛盾使得這個角色無法活靈生動
春海很虛幻,不是說她太過完美所以夢幻,而是不夠真實、所以虛幻,儘管有迷人之處,但是沒法打入心中,雖然「Heaven's Door」說的是人面對死亡時可能會有的思考,但是在春海身上,我感覺不到生命的重量與死亡的無奈


本來,如果從年齡來看,對麻由來說是極好的挑戰,小小的年紀便面臨了「死亡」迫近的人生議題,春海應該有很多內心戲可以去好好地磨練發揮


一個也同樣喜歡麻由的好朋友,對於「Heaven's Door」的一個疑問是;為什麼要將原本是兩個青年組成的亡命之曲,改編成為一個青年和一個女孩呢?
我想春海身上的天真性質,也許就是日本版翻拍這部電影時,將原本兩個男人改成一個男人一個女孩的最大緣故吧?
春海這個角色在「Heaven's Door」裡面所代表的印象是「純真」,純真是春海這個年齡所會具有的必然要素,因為春海還是個孩子、所以才能純真,只有這樣的天真只有在孩子身上才不會顯得怪異突兀,而這樣的穩重也才具有童言童語的童真說服力
除了年齡以外,春海的純真又是特別的,因為她身上的病痛,使她必須長年待在醫院裡,在這與世隔絕的白色巨塔裡,也阻擋了春海受到世俗萬物的侵擾,孩子天生的純真加上後天洗鍊的純真,造就了春海成為了一個不知世事、極度乾淨的生命體
但這樣的無垢感卻是建立在春海的先天性疾病身上,所以就像前面提到的;春海很早就認識了「死亡」,久待醫院的春海一定看慣了生老病死,在一般人眼中不想碰觸的苦痛,卻時時地在春海眼前上演,生命對她而言是一首漠然的沒有重量的歌曲,但是世界對於春海卻又像是等待填滿的白紙,這個女孩看透了生死不盡輪迴的痛苦,又因為完全不了解生死之外的世界而呈現極度的天真
一直認為劇中春海抽菸、喝酒的劇情安排一定程度地傷害了春海的純真形象,也同前面看著媽媽在電視上說話的劇情一樣,是一個看似微小卻不能忽視的敗筆,因為要表現解放與瘋狂,並非是要以墮落才能去盡現,像是劇中那幕雙眼貼著半顆檸檬、玩著鹽粒的畫面,不但很能反映出春海的純真、也可以有著放縱的隱喻性不是麼?



相對春海,勝人是完全地活在真實的現實世界中,他的工作被解約,女友又離自己而去,過去嚮往著的樂團沒有搞成,勝人很明顯地是在現行世界中被宣告「失敗」的一份子,這樣地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人,卻又不幸地得知自己只剩幾天能活而已,任何人處在這樣的境地,不意外地會很容易會走向情緒狂暴的邊界,因為他感覺自己被世界遺棄,而他也將快要離開這個遺棄自己的世界,但是卻又會開始眷戀著這個放棄他的可悲的一切
春海的「純真」恰恰是勝人所沒有的,彌補了勝人早已將失去的事物,也撫平了他因失去而即將暴走的情緒,因為同病相憐的情感,讓勝人覺得;即使到了世界的終結,依然有一個人需要著他,春海的未經世事、春海的「不知」激發了勝人保護及帶領她「知」的想法,讓兩人共伴共行這生命中最後的一段路


不過正如同勝人需要春海的純真一般,春海也需要勝人的任性妄為,來解放自己一直被拘束住的意志,春海和勝人,需要著彼此沒有的部份、互相填滿了那樣的空缺,是勝人帶領春海知道「活著」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如果不知道活著是多麼地幸福,對於死亡當然不會有所排斥,一直在醫院養病的春海,看透生死且態度清淡,可是當與勝人共度了狂歡之後,春海再也不能變回以前那個春海了,不能再用像以前一樣的想法看待自己的死亡


還記得春海在遊樂園的摩天輪上說過的:
「好多健康的人啊,如果真到了天堂,我一定會跟神抱怨的」



在藥局裡,春海持槍:
「如果人生有再一次的機會,我就會選擇放下,但是,已經沒有那樣的機會了」



如果我能活著多好?


這便是春海對人世的不捨,當她知道還能「呼吸」就是件美好的事情、「活著」就是值得歌頌的幸福後,她恐懼死亡、也拒絕死亡,但她知道的;事實就像她自己所感嘆的「如果人生有再一次的機會」一樣的現實,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來,所以死亡才令人懼怕、活著才令人嚮往


春海這個角色有這麼多感覺讓我書寫了出來,但我還是覺得可惜的,因為這個角色還應該可以有更多的感觸能夠紓發,就像我前面說的;這樣的年齡這樣的事件,是很好的發揮,但是不管是春海這個角色、還是演這個角色的麻由,表現都只是尚可的水準,如同我自己曾感覺的;不論是劇本還是導演都強加給春海太多多餘的色彩,但是卻因此拖垮了角色珍貴的自然本色,連帶地使麻由沒有辦法有太多的發揮
因為演員必須呈現導演與編劇想傳達給觀眾的印象,如果他們想表現的白石春海和「Heaven's Door」是這般模樣,那我也只能接受他們傳達給我的意念了


好吧!寫了這麼落落長的一段,我懺悔一下;承認自己是在無恥地為麻由開脫,企圖以角色營造的缺失來試圖給小麻由的表現平平找個下台階的藉口
其實撇掉角色問題不說,麻由演春海並非十分出色,誠然;任何演員都需要好的角色來證實發揮自己的實力,但是像小光、小雪穗這樣好的角色也很難得的,作為演員,一旦接演就必須為自己演的角色負責,這也是一個演員該有的擔當
我覺得春海應該可以成為好角色,但是太多的敘述和顏色破壞了這個角色的味道,我認為這對我家小麻由演繹春海有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不管怎麼樣,小麻由沒有把春海演得很好,是一個確實的事實
也許;我說是角色的設定和劇情的演進,使陷在瓶頸裡的小麻由演起來綁手綁腳,但換個角度說;是不是麻由的表現無法完全盡展春海的魅力呢?
哪…關於這個問題,問我想必是不會有答案的,我也拒絕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是個盲目且懦弱的麻由飯


但是我還能做到一點;作為一個飯,即使本命確實表現得不好,自己能有承認的勇氣,這是我還能做到的,因為不論如何,本命還是最愛的本命啊


本來;關於這一次的麻由、春海和「Heaven's Door」,我想像以前一樣,先寫個一篇「Heaven's Door」的心得,再把對麻由在裡面的表現和感覺整理為另外一篇,老實說;這篇最初我是要寫關於「Heaven's Door」這部電影的心得感想,但是在寫前面的部份時卻完全跑題了,所以我就想說先做麻由和春海的,然後再做「Heaven's Door」的心得好了
但是在寫麻由和春海的時候,發現自己無可避免地也敘述到了「Heaven's Door」的劇情與部分感想,所以我索性也不再另作一篇「Heaven's Door」了,就還是把它們放在一起說吧


這部電影「Heaven's Door」,很明顯地不是以商業作取向的票房電影,藝術意味非常濃厚,從題材也可以清楚地感覺得到;「Heaven's Door」想做的是口碑,至於賣不賣座從一開始就不是被考慮的重點


「Heaven's Door」好不好看?要我來說實在很難回答,我覺得這部電影可取之處不少,但細微的缺失部份也不少,如同我前面針對春海的部份做的敘述一樣,從角色看電影,見微知著地;「Heaven's Door」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感覺是這樣的;導演有他想表達的意念與想法,也透過場景的設計去呈現這些想表現的部份,他以「Heaven's Door」這個題材和勝人、春海作為他表述的延伸
基本上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味道呈現,給我的感覺像是;導演不是在執導「Heaven's Door」時來向觀眾傳達自己的感覺,而是因為自己有想說的話,因而挑選了「Heaven's Door」來敘述給觀眾這些他想表達的,那對我而言是反過來的,我總覺得所謂的影像作品藝術性,是先有作品才能談及藝術,而不是先有藝術才去找作品來陳述,當然關於這個部份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了,可是「Heaven's Door」既然違反了我的喜好原則,要我說覺得這部電影會很好看,基本上是很困難的
我認為這個導演 Michael Arias 只留意到大處、但是忽略了太多小處,而使得整部電影呈現了太多犯駁、模糊的缺失,讓原本該是優秀的部份,被這些小小的疏失給抹殺了,有一句話說「瑕不掩瑜」,但是「Heaven's Door」沒有瑕不掩瑜,因為這些無法自圓其說的小瑕疵太過多餘了


但是;大體來講;忽略掉這些小小矛盾的邏輯錯誤,「Heaven's Door」的主旋律還是動人的,有幾幕畫面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律動感,是能夠渲染進情緒裡的迷人旋律
像是勝人和春海逃出醫院時,開著跑車奔馳在道路上的、春海迎風飛揚止不住的喜悅笑意



兩人登上摩天輪時,緩慢轉動的摩天輪



都是很具代表性的、令人讚嘆的畫面處理
導演Michael Arias 處理影像畫面像是慢動作定格播放,會讓人感到一種舒服的、沒有太多感覺能形容的和諧感,我覺得這個導演在已經接近靜態鏡頭的處理手法遠比她敘述故事的能力還要強大,在看完電影的兩個月後的現在,「Heaven's Door」的許多很細部的劇情與台詞我記得的已經不多,但是很多畫面卻還是在腦中記憶猶新


我記憶中印象最深、也最喜歡的場景是那場雨中的華爾滋,緩慢卻非常有躍動感,極美極簡單的生命慢舞,那一幕讓我想起了「花與愛麗絲」這部電影,裡面也有多場像是跳舞、慢慢拉開的場景



總感覺 Michael Arias 和「花與愛麗絲」的導演岩井俊二一樣,長於影像的處理卻拙於故事方面的敘述,他們的作品,欣賞他們對於鏡頭影像的掌握遠勝過看他們刻畫的台詞和劇情的推進,這也是屬於他們的特點和他們的強大之處,但是如果比較想看故事和劇情,能夠具有深入淺出讓自己了解「在演什麼」的觀眾,肯定會大打呵欠的


「花與愛麗絲」我最後終究是沒有看完,因為以我本身自己的喜好來說;還是沒辦法接受畫面影像的處理凌駕於劇情的描寫之上,畢竟要先能看懂,才更能玩味這些別有深意的畫面表述,如同前面說的;我個人還是覺得,一部作品的藝術手法是用來表達作品和傳達創作者本身的意念,而不是創作者懷抱著意念再以這些手法去表現一部作品,始終;在我的感覺,手法是輔助的、是幫助自己表述故事的能力、是隱喻自己意念的工具,但卻不該是主角
「Heaven's Door」也是讓我這樣感覺的,我很清楚地知道;沒有小麻由,這部電影我肯定看不完的,它絕對也會受到像我對待「花與愛麗絲」那樣的方式給處理掉,或者說;這部電影我肯定無法看上一眼,因為那原本便不是我會去喜歡的類型了,去掉了麻由,只說「Heaven's Door」的話,它終究同「花與愛麗絲」一般地只是在我心中留下驚艷的瞬間罷了


可是因為有了福田麻由子,所以「Heaven's Door」這部電影便成了記憶中的永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