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就感到了某種孤寂。」
這是好朋友阿仙在和我聊天時提到了「百年孤寂」時所下的評語,我一直記著這段話沒忘記過,卻從未讀過「百年孤寂」。直到現在才終於讀完了它,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家麻由提到了她正在讀這本書,所以我才決定要努力把「百年孤寂」讀完。
為什麼要說努力呢?
因為我對於內容是漢字字體以外的書都有閱讀不能的困擾,那困擾有時極些微、有時很巨大。再加上「百年孤寂」是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加冕的巨作,那更加深了我對於閱讀它的戒慎恐懼,可以說我一直在迴避著看「百年孤寂」的選擇。


後來雖然是因為我家麻由而改變了心意,但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前些日子我讀過了另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奧罕.帕穆克的作品,在那之後的「百年孤寂」與作家馬奎斯是我第二個徹底體驗的諾貝爾文學,對我而言雖然不是像當初三島由紀夫「金閣寺」的新世界體驗,卻也造成了些影響,使我打開了某部份眼前一直被遮住的風景,給了自己一些自信去嘗試著閱讀經典文學的勇氣。


原來我也是可以作得到的啊 ~~
其實,並沒有那麼地恐怖啊 ~~




書名:Cien años de soledad
   ( 百年孤寂 )
   ( 百年孤獨 )
   ( 一百年的孤寂 )

作者: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加布里爾.賈西亞.馬奎斯 )
譯者:宋碧雲
出版:1967年
   遠景 2010年09月01日



其實在故事的理解上,「百年孤寂」的故事不會很艱澀,文筆也並非很難懂,但…好吧 ~~ 我承認一開始在讀它的時候,覺得有那麼一點沉悶,要一直到約瑟.阿加底奧.布恩迪亞 ( 布恩迪亞家族第一代 ) 殺了鄰居普魯丹希奧.阿固拉之後,接著不斷地為現身在他面前的普魯丹希奧的亡靈騷擾所苦的時候,突然地找到了這部小說的魅力與重點所在,正確地說,就是懂了,懂自己在看什麼、懂作者在說什麼了,之前所感到的沉悶,應該是因為還抓不到重點的關係,所以腦子有點混亂,等到那混亂開始逐漸平息,思緒找到位子歸位,也就慢慢地讀出些味道來了。


說到孤獨,我首先想起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村上的作品也常讓我感到了孤獨,而馬奎斯獨特的魔幻寫實,在村上的書裡也常尋得到箇中一二,不過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百年孤寂」中呈現的是一個長遠的年代、一個連續的家族,村上則是接近平行的當下。可是我覺得村上的虛無與馬奎斯十分近似,讀過的村上作品裡,讓我感覺與「百年孤寂」最像的;就是我很喜歡的短篇「開往中國的 Slow Boat」,事實上我想,「開往中國的 Slow Boat」也就是因為這份空虛才讓我那麼地喜歡,而「百年孤寂」,我想也是這樣吧。




同名家族的孤寂


「百年孤寂」最可怕的也最艱澀的;不在於故事是不是很難懂、不是句子的組成是否很難讀通,而是身為主人翁的布恩迪亞家族,每一代都是某幾個相同的名字在互相使用。
記住並分辨出每個人物!那才是「百年孤寂」最困難的所在。
那些相同的幾個名字,或許是使「百年孤寂」有著莫名寂寞味道的原因之一吧。我想到的是在漢人文學和藝術作品裡常出現的大家族、門第世家,幾十幾百幾千年來傳承的都是同一個血脈、遵循著祖譜讓長輩給自己命名、然後等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給後輩命名的長輩;那樣的規矩和傳統,簡單地說只是血緣的延續,其實更複雜的意義是種思想習慣與文化的傳承。


布恩迪亞家族成員的同名命名,我想那也是類似於這種意思,藉由某幾個名字達成看似累贅卻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同一家族連結的表徵,雖說血畢竟濃於水,但是血液的聯繫還是比較偏向精神面的形而上,而名字是一個標記、也是最容易看得出端倪的印記。


明明是個別的人、但是卻又是家族的一份子。而那是不管怎樣都改變不了的事實;血緣上清清楚楚地註明、而姓名又實實在在地提醒了這樣的聯繫。
每個角色彷彿從出生起就各自背負著家族給予的姓名和血緣的賜予,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彷彿擺脫不了已經決定好的命運,成為家族與命運的巨大陰影下同樣漆黑辨識不出個體的影子,隱沒於中。
我覺得那便是孤寂的首在,沒有什麼是比被註定好的命運還更讓人感到無力的了。




魔幻寫實的孤寂


在還沒讀「百年孤寂」以前,最常聽到人們給這部作品的形容是「魔幻寫實」。
關於魔幻,我們都知道「魔幻」是什麼意思,但是沒有真正的體會過就很難了解;「魔幻」會是怎麼樣的感受。


「百年孤寂」確實夠魔幻,從布恩迪亞家族第一代時時被自己殺死的鄰居幻影騷擾而舉加遠走他鄉開始,那種似真似假的魔幻氛圍就透過文字進入閱讀者的腦中逐漸瀰漫。而一直到布恩迪亞尋找到定居之地,在睡夢中聽見如同神啟的聲音:「馬康多」,而決定將這個地方命名為「馬康多」以後,從此決定了「百年孤寂」那種幻想與現實交錯的傳奇性。
正因為如此,「百年孤寂」的魔幻獨樹一格,在現實的世界觀與故事的進展中,總會出現完全沒有理由的、像是地方傳說和鄉野傳奇中才會有的描述,卻不至於令人感到荒謬,反而感覺在這樣一個家族長史中,會有這些超乎常理的事情並不讓人意外,原因正是;那所謂的傳奇性。
魔幻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已,還必須與現實有所配合,在真與假之間搖擺,兩邊都有、兩邊都沒有。失卻了現實性的魔幻只可以說是另一個遙遠的幻想世界、沒有了想像的真實也只是個枯燥乏味的世界罷了。
要到當兩者互相配合、卻又不合在一起時才能造就「百年孤寂」的魔幻。那是如此地如夢似幻、卻又那麼地活生生真實的虛無寂寥。




終於百年的孤寂


布恩迪亞家族,在建立了馬康多村以後,從興盛走至了衰亡的過程,就是所謂的百年、所謂的孤寂;「百年孤寂」的故事。


從第一代到第六代,每個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物都有特有的執著,不被人接受也沒被任何人在意地逐漸走向自己的封閉世界,在孤獨的沉默裡持續作著自己所專注的事物及目標,從完全無聲的獨自空寂中度過餘生。
每個角色的故事及最後的結局,都充滿了某種神話般的瘋狂意味,那份布恩迪亞家族成員都有的沉靜卻異常狂熱的偏執,讓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向了同樣傳奇性的死亡,一百年來都是、每個人都是如此。
是血緣,還是命運的指引?如此地巧合、如此地令人嘆息。百年的歲月中永不缺乏的癲狂與荒誕,看起來竟是這麼樣地具有輪迴反覆的宿命性。


布恩迪亞家族與馬康多,前者在無盡的狂誕與我執中走向了毀滅,後者則是從一開始與世無爭的繁榮桃花源,因為外來者的破壞而凋零頹敗。
他們雖然面臨的原因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的。布恩迪亞家族的最後一代子孫奧瑞里亞諾.巴比龍尼卡回到馬康多時,發現當地的居民不但已經減少了很多,並且都已經不太認得或記得布恩迪亞家族了。
就連馬康多這個原本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美麗村莊,也早已因洪水和旱災的天候作祟、香蕉園的興建與荒廢之下的種種因素影響,在奧瑞里亞諾眼前的馬康多也早已不是過去的馬康多了;村民人數稀少,田園荒蕪房屋傾頹,曾經蓋在這個地方、這個村子上的一切人為建築都逐漸地倒塌,被自然的植物給覆蓋遮掩,所有有過的事情都成了事蹟,在回歸自然的趨勢下,失去了可供憑弔的依據。
所有的一切正在回歸原狀,彷彿從沒發生過一樣地回到最初的樣子,馬康多的百年風景如同一場短暫的夢,即使有過又如何?或是這個過程根本只是一個應有的循環,實際上如同虛無一般地空洞,其實什麼也沒有。


當布恩迪亞家族的結局應驗了吉普賽人的預言、當狂暴的大風捲起將馬康多化為灰粒粉塵,一切正如同那吉普賽人的預言最後所提到的:
此一幻影城將會被風掃滅,由人類的記憶中消失,而書上所寫的一切從遠古到將來……永遠不會重演,因為被判定孤寂百年的部族在地球上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


所有的一切就此終結,只留下了那一百年的空虛,茫然地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孤寂。




「百年孤寂」總感


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寫這篇心得?其實比起「百年孤寂」,我更想寫奧罕.帕穆克那部「我的名字叫紅」的感想,因為我總覺得若不是讀了這本書,我便很難有讀「百年孤寂」的勇氣。但到最後我還是放棄寫「我的名字叫紅」的念頭,因為我嘗試著把所有心情放在腦子裡整理重組,卻組織不成一篇完整的感想。


「百年孤寂」也是如此,它們都給我很多想法,但我卻不能有邏輯層次地將之完全表達出來,很難想像馬奎斯在他的成長背景中,是吸取了什麼樣的養分、還是於成長中砥礪出這強大的內涵,方才能焠鍊出這種極度魔幻的文筆敘述,使閱讀的人無法抗拒他書中字裡行間流洩出的濃濃寂寥。那寂寥是一種孤單的狂熱與終歸虛無的空茫,只能用嗅聞、用感覺去感受,而無法、或者說對我而言太難用文字言語來表達。


雖然我還是完成了這一篇心得,但事實上我完全沒有那種終於完成的結束感,因為我自己很清楚;根本沒有寫完,有許多想法沒辦法有系統性的整理在這一篇心得裡,即使有寫進去的部份,也沒有做到完整的表述。


自己的實力有多少我很了解,那條界線相當明顯地就擺在那裡,我一直在將那條線往後推。而我知道目前那條線裡的自己還沒有辦法把「我的名字叫紅」與「百年孤寂」的心得給寫好,所以在之前我儘管很想寫「我的名字叫紅」,卻還是情怯置之。


但是這一次,我沒有逃避。
因為我真的很想寫這一篇,即使失敗,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