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秦帝國」最後一部了。
「鐵血文明」以始皇贏政病死沙丘告終,「帝國烽煙」的開場,就是繼承人登上皇位之前的權力真空時期,一場有心人陰謀主導的政變悄悄拉開了新一章的簾幕。

接下來的發展就是大家都熟悉的;
李斯趙高矯遺詔立幼子胡亥為二世,令長子扶蘇自殺。
二世胡亥囚殺蒙氏一族以及屠戮贏氏宗族皇子公主與族中所有有力者。
中央政府徵發天下民夫服勞役興建萬里長城及宮殿。
陳勝吳廣趕服勞役的途中因雨延誤,鋌而走險發動民變,結果各地群起響應。
項羽鉅鹿大挫秦軍,坑殺二十萬降卒。
劉邦入關中,三世子嬰出降,秦亡。

這些發展我一直很清楚,只是「大秦帝國」將它敘述得清晰完整,雖說小說比起真實的歷史肯定會有些加油添醋的部分,但是大體來說,在真正的主軸上不會相差太遠。
我覺得這部「帝國烽煙」最值得看的,不是秦帝國崩潰的故事,而是在秦亡、故事結束後作者寫的那篇何以亡國的論文,就像那些被滅亡的戰國一樣,作者也在後面整理發表了他自己的感想,因為秦國是主角的關係,所以這篇論述比起其他也長了很多。

正如我前面的感想所說;「大秦帝國」是傾秦的,是說光看這書名也知道它一定是偏向秦國的,既然都以秦國為主角了,怎能不傾秦?只是我有時看到把秦國一些不是很光彩的行為淡化或模糊帶過時,心裡難免有些嘀咕。事實上若是原原本本地敘述,我反而不會覺得怎麼樣,在戰國大爭之世,就如同趙匡胤所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般,某些詭計雖然施之卑鄙,但戰亂之時原來就是爾虞我詐,無法以常規視之,我認為那其實並不算什麼,這不是說我崇尚陰謀詭計,而是亂世生存本來就與太平時代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像「大秦帝國」這樣;既想寫得英雄蓋世、光明磊落,又含糊回避惡質黑暗的一面,可真有點讓人有種既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不舒服了。

我也不能同意他把始皇帝贏政描寫成英雄,甚至駁斥秦政過酷的說法。
作者列舉了許多項巧合來試圖澄清秦政權並非因暴烈而亡,而始皇也絕非暴君。

始皇贏政在過去一直被看成暴君,近年來有許多說法為他翻案,但我覺得那都沒還原始皇真面目,只是一種本著翻案的執著而已。
贏政的功業在於將紛亂多年的中國統一,書同文車同軸等政策讓當時原本標準不一的各國,有了一個一定遵守使用的準則,尤其站在今日以中國人做為民族觀念的現代回望,秦一統有很重要的歷史使命存在。
但是當時是戰國,是一個多民族分治已久的年代,如果只以後世觀點來看,事實上不免失之公允。

我覺得秦始皇絕對是個有能有為的領導者,他的政策從現在來看,都很具開創性與前瞻性,但也絕不能否認他殘暴苛刻的一面,秦始皇是個暴君,有能為的暴君,他可以推動對整個國家有利的政策,可是他也從不顧及百姓的勞苦,或許是法家中君權為上的萬能思想所導致的一種觀念,而造成贏政如此作為也說不定。

「大秦帝國」中曾有贏政晚年後悔過多勞役工程太傷民力的描述,但我覺得這是小說家浪漫的想像,事實上沒有任何史跡顯示贏政有過這樣的想法,萬里長城還是照蓋不誤,渭水旁仿六國王宮而建的宮殿、驪山陵寢和秦至亡都沒有築成的阿房宮;都清楚地表明了始皇帝是否真的擁有如此慈悲的仁心。

我和這個作者史觀相同的,只有關於項羽的部分。
作者在書中批評項羽是個殘忍的屠夫,不懂為什麼很多人視項羽為悲劇英雄,事實上我也常這麼想,為什麼項羽會被認為是英雄?這點我百思不得其解,作者提出的這個想法,正好也是我一直在問的。

很多人都說中國沒有英雄主義,沒有成王敗寇的觀念,太史公為項羽做本紀,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常常覺得,太史公若地下有知自己一個歸類成了民族偉大人格的證明,想必會露出不明所以的表情吧。

中國沒有英雄主義,不過有聖人主義。
沒有成王敗寇的觀念,卻有得道聖君的觀念。
不過這不是我想說的來著…

我只是不懂;
像項羽這麼兇暴、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之人,為什麼會是英雄?
一個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屬下的人,怎麼可能是英雄?
只憑自己喜好、迷信武力無敵而亂封諸侯的人,哪能說得上是英雄?

吾友曾言;項羽老實,不像劉邦會做表面來攏絡人心。
這說法就跟三國演義裡陳宮形容呂布一樣。
我必須要說,世間之所以大亂,就是太多這種老實的笨蛋。

得民心者得天下,領導者本來就該爭取民心,尤其是在亂世之時,更該壓抑自己的本性,說壓抑感覺上不太妥,或者說,那叫聞諫改過,這是雅量與氣度,是領導者的根本。
沒有這些條件的項羽敗給劉邦是應該的,那不叫悲劇、不是項羽自己說的時不利兮,性格決定了命運,這是必然而非關時運。

好吧,最後來說一點小說以外的事情吧。
我是先看電視劇,才看小說的,電視劇故事是取自書的第一部「黑色裂變」,在我正讀這部「大秦帝國」前,剛好有了第二部在開拍的消息。
書和電視劇不同的部分是;電視劇畢竟是影像,影像可以滿足文字無法完整敘述的世界,而書則是可以提供某種影像難以盡述的意境。
不過「大秦帝國」的書,沒有這樣的意境,它原本就是一部歷史的小說,力求真實與思想的表達,而並非文學文藝那樣的意味。
我倒是覺得這是一個很適合影像化的作品,拍成電視劇是應該的,不拍真的埋沒,可惜了。
但書也很值得一看,因為戲劇沒辦法完整表達作者的思想,像我當初看電視劇時,也是被它的大場面和細緻給吸引了,但是讀了原作之後,才知道作者有很多想表述的思想,但這透過電視劇,很難表現出來。
我想若有機會的話,「黑色裂變」的書我還是得看看的。

據說;第二部會有所改編,原本蘇秦張儀的縱衡對立,改為公孫衍和張儀。
到底蘇秦和張儀是不是同時代,到目前為止我還看不到哪一個論點已拍板定案。
我只是覺得,還是尊重原著的好,畢竟「大秦帝國」是有連貫性的小說,前面一動,後面也要跟著動了。

不過若是真要這樣演,又能怎麼辦?
我還是很期待第二部的,雖然我也很擔心若做了改動,會不會全盤皆亂?
但那也要到時看了再說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