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曾在美國發生的學生持槍掃射事件。
是什麼樣的恨,會讓它以這樣瘋狂的方式呈現?


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怨恨過某些人,處在怨恨的當下都會很習慣的咒罵請他去死吧!然而我們都知道,沒有人真的希望那個人去死。
言語不就是這樣的東西嗎?說什麼並不見得就是什麼,它是一個轉達心情的媒介,但絕不代表那是完全的本意。


這讓我想起國中的時候,我有認識幾個同學,總是會在私底下一臉兇狠地說;
等畢業拿到畢業證書後就不用怕觸犯校規了,到時候就要在校門口堵看不順眼的人來報仇
我把他們說的話當真,畢業典禮那天跟著隊伍繞校園一周即將穿過大門離開前,還很擔心會看到一場腥風血雨。
但結果是什麼也沒發生。
後來我知道了,說跟做是兩回事,有些事情嚷嚷就好但不見得會做,而有些人就是只會嚷嚷而不敢真的做。過去我覺得這根本是只會出一張嘴的大砲人物,但如今我會覺得,幸好人是懦弱的,總讓不爽停留在打嘴砲發洩的階段,否則若真的要言行一致,世界不見得會因直爽坦誠而更加美好。


若是成真的會怎麼樣?如果真有那麼一天,萬能的天神要讓那些都變成了真的會怎樣?
這本〈恨意清單〉就是讓這些都成真了。


主角小瓦過的是從來不快樂的高中同儕生活、尋找到同樣孤獨的尼克做為分享寂寞的男友,他們對許多事情都抱持著憤恨與不平,玩笑地製作了一份恨意清單,將所有看不順眼的人都列了上去。
這本來只是像前面我所提到的,掛在嘴上窮嚷嚷的一個青少年發洩憤怒的出口,然而小瓦的男友尼克卻認真了。於是悲劇也就此發生;尼克持槍在校園內公然槍殺恨意清單上的同學,然後舉槍自盡。


事發過後,小瓦處在回憶與現實的兩端,探索現有的自己和凝視過往的影子,在那拼湊起的殘缺中把一個個當初自己覺得十惡不赦的仇恨攤開來檢視,也一面地在旁人嚴酷防備的眼光裡思考活下去的意義。
仇恨往往凝結於錯誤的了解之上,怨恨有時只是自己都沒察覺到的荒謬的微小連結。
不需要放棄仇恨,因為只要願意伸出雙手和打開心胸,就會發現所謂的恨,實際上並不存在,事實上很淺很微弱。
不必去定義自己在這個慘劇中的地位,我們不是英雄也並非惡魔,只不過是有時看不清楚自己和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
所以會犯錯、所以致命。
要能夠正視這些,才可以從傷痛的桎梏中解放。


人,就是如此。
所以能夠活下來,真好。




書名:Hate List
   ( 恨意清單 )
作者:Jennifer Brown
   ( 珍妮佛.布朗 )
譯者:李馥名
出版:尖端
   2010年09月07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i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